「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夯實基礎,做大做強工業互聯網(哈爾濱工業互聯網平臺)
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連入工業互聯網的工業設備近8000萬臺,相較年初增加了400多萬臺。工業互聯網從無到有,有力地促進了產業數字化轉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但也面臨工業軟件存在短板、平臺底層框架不足等問題,下一階段平臺該在哪些方向上發力?如何實現融通發展?日前,記者走進國家“雙跨平臺”之一的朗坤智慧,看看他們的思考與實踐。
“以前我們用的國外的產品大概能夠支撐10家左右的電廠并發地遠程診斷,目前基于蘇暢工業互聯網平臺,基本上可以實現百家以上的企業并發地提供遠程診斷的服務。以前在設備故障的報警和預警方面,準確率在75%左右,目前經過我們對一些人工智能算法的攻關突破,準確率已經能夠達到90%以上,這在行業內也是比較領先的。”
在朗坤蘇暢工業互聯網平臺展示大屏前,11月某天的實時租戶達30437個,接入設備2305947臺,處理數據量3868TB……朗坤智慧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副院長兼研發總監胡英杰指著其中一個監測點告訴記者,2020年他們與國家電投集團河南電力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國家火電遠程診斷中心,一舉實現了國產替代,不僅實現了性能升級,更為“保能源安全”賦能。
“自主可控、自主研發”是朗坤智慧成立之初便堅持的。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愛斌認為,國外的軟件涉及信息安全、運維匹配等問題,如就管理流程而言,國外多是扁平化,中國則是職能化,國外的軟件跟中國企業管理的實際不是完全匹配,容易產生信息孤島:“像化工行業冶金行業,當時都有很多的產線從國外進口,也引進了工業的軟件,這些軟件到中國來了以后有些水土不服,當時我們就在賽道上為這些客戶提供服務,給他做二次化開發,保證它運維?!?但工業互聯網落地并不容易。工業制造涉及的生產設備多,業務鏈條長,有的方案理論上可行,實際場景中卻行不通;或者曾經有效的方案,也無法在同一類型不同公司復制。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毛旭初表示,他們雖然身為IT工程師,卻都要先當好一個業務員,深入企業了解需求?,F在他們正在積極打造產品經理團隊,實現IT技術與生產線經驗語言的融合:“我早期過來其實是做研發的,公司安排去客戶那做客戶的交互,通過跟客戶的不斷溝通交流,更容易知道客戶是怎么樣去工作的,IT的技術怎么使用出來的?,F在我們通過產品經理這樣的一個角色,聽取專家的內容,產品經理把這個內容轉化成一個原型,讓研發人員可以更好地去做一些開發,這樣才能真正地幫助客戶解決實際場景的一些問題。”
“懂業務流程,懂集團到電廠的管理,也懂發電工藝”,這是武愛斌總結的朗坤在電力信息化行業的核心優勢。從工業軟件起家,以電力行業信息系統入手,從一個設備到一個車間、一個工廠,再到一個集團;從參與國內建設,到參與“一帶一路”、走出國門,經過20多年的發展,朗坤已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商和工業大數據運營商,今年上半年入選2022國家“雙跨平臺”(“跨行業跨領域”),為南京唯一一家,全國目前僅28家:“我們早期的時候是做的重資產流程行業,比如像發電、煤炭這些行業,通過一些積累以后就開始往比如電子、裝備制造這些行業離散制造業發展,這個我們叫跨行業??珙I域它可能有設計的,有機械的,有工程的,但是你進入這個領域肯定是要有些專業,所以實際上我們解決的問題還是安全能耗、工業優化、設備可靠性這些共性的問題?!?/span>
眼下,新基建發展與數字化進程的加速為互聯網平臺發展帶來更多機遇。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去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達600家左右,其中上規模的就有100家。武愛斌介紹,目前工業互聯網平臺大致分為三類:一個是各行各業的頭部企業通過自有的場景孵化出的;二是大型消費互聯網平臺轉型而來;第三類則是如朗坤這樣的獨立第三方企業。隨著數字化轉型進入精耕細作,相信未來還會涌現更多的區域平臺、細分賽道的行業平臺。
不過,就目前看來,工業互聯網平臺廠商多是各做各的,競爭多于合作,重復造輪子的現象比較嚴重。武愛斌認為,平臺廠商難憑一己之力解決企業的所有問題,政府加強頂層設計,樹立并推廣行業標桿,引導平臺間資源互補十分必要:“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我覺得樣板的打造特別重要,能夠引領同時積極地參與行業標準的一些制定工作,也帶動更多的生態企業一起發展,實現共建、共創、共贏、共享。對于朗坤本身來講,因為工業互聯網發展比較快,要繼續加入科技投入,實現創新引領,同時多打造一些共性的服務平臺,幫助中小企業使用工業互聯網,讓他們敢用,用得起?!?/span>
(備注:青蛙工業云平臺目標是幫助黑龍江工業企業、哈爾濱工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嚴把數字轉型方案的質量關,結合 哈爾濱數字化車間政策 數字孿生技術 哈爾濱軟件定制 哈爾濱星級上云 哈爾濱標識解析方案 以及哈爾濱智能制造等相關的產業政策,為龍江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開辟一條新出路,提供一個快速有效的提產增量的解決方案,助力黑龍江老工業振興,哈爾濱工廠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