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標準正式出臺!三項兩化融合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3月1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2022年第2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公告,批準國家標準《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 新型能力分級要求》和《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 生產設備管理能力成熟度評價》正式發布,標志著三項兩化融合國家標準的出臺。
兩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高層次的深度結合,是指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兩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撐,追求可持續發展模式。黨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也就是兩化融合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到黨的“十七大”,進一步加強兩化融合的深化,要“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工信部連續多年組織開展了企業兩化融合評估理論研究和應用實踐工作,經過“實踐-理論-實踐”多輪次循環,制定了兩化融合評估規范國家標準,在評估規范的統一框架下,制定了通用兩化融合評估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
為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建設,國資委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動中央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數字化應用場景打造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和積極成效。國資委將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契機,與工業和信息化部進一步深化合作、加強協同,引導推動中央企業著眼服務國家發展安全大局,聚焦行業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加強科研攻關,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以高水平自立自強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國家長遠需求,加強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通信息“大動脈”;立足國家重大戰略,加快傳統產業全方位、全鏈條改造升級,帶動引領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積極推動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在推動兩化融合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根深蒂固的問題。由于中國民企發展先天不足,基礎差,底子薄,融資困難,信用不足,設備更新不及時,造成現在轉型升級有非常嚴重的包袱,包括思想上的害怕失敗,對新技術的把控能力不夠,信心不足;經濟上的巨大壓力,設備更新換代,人才的培養和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所以盡管政府加大力度鼓勵和宣傳企業進行轉型升級,但企業卻遲遲不敢行動。
中央為此設立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內蒙古呼包鄂地區和唐山暨曹妃甸地區等8個第一批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各試驗區探索了一條戰略規劃引路、基礎環境保障、產業發展支撐、試點示范帶動、創新手段推動、區域效益提升的兩化融合推進道路,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通過工信部的大力宣傳和鼓勵,幾年的行動,在企業中樹立了一批標桿和示范單位,通過兩化融合行動為企業的轉型升級助力,實際的效果,讓還在觀望中的企業看到了希望,紛紛投入到兩化融合的學習與實際行動中。在社會各界的共同推動下,全國超過50000家企業進行了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超過24000家企業實現了貫標達標,數字化轉型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全國企業經營生產過程關鍵業務環節實現全面數字化的企業比例達到52.1%,相比于“十三五”初期提升6.7個百分點,融合發展不斷走深向實。
通過一段時間對兩化融合的學習,企業對兩化融合貫標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兩化融合的貫標認證活動,能夠讓企業的經營管理層對工業化、信息化的關系有一個全面的、更新的認識,并且能夠積極參與到融合之中,從而使得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得到加快;與此同時,兩化融合貫標認證活動,還能使企業的戰略及戰略的實施步驟更加清晰明了,讓企業的轉型升級工作有據可循、有章可依。
在未來,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將繼續做好兩化融合領域重點標準研制和宣貫推廣工作,升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不斷滿足企業不斷增長的數字化轉型需求,推進兩化融合邁向更廣范圍、更深程度和更高水平,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邁上更高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