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信心增后勁 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
中小企業尚處于數字化轉型探索階段
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助企紓困政策,極大幫助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應對了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但我們也看到在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一些影響市場主體活力激發的深層次問題進一步凸顯,其中數字化轉型就是一個共性的難題。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兩化融合公共服務平臺監測顯示,我國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水平分別從2017年的49.2%和38.1%,提升到2021年的55.7%和51.9%。另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僅有25%的企業開展了數字化轉型,中小企業比例則更小。這意味著中小企業既是數字化轉型主體,同時也是轉型的重點和難點。
為了幫助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廣東、江蘇等中小企業集中的省份已經開始紛紛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支持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
各地積極布局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今年1月,東莞以市政府“1號文”的形式發布《關于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計劃三年統籌安排不少于100億元財政資金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到“十四五”期末,東莞將實現規上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全覆蓋,引領帶動超過15萬家中小工業企業實現上云用云降本提質增效。《江蘇省數字經濟加速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試點建設30家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累計建成100家工業互聯網重點平臺,打造3000項5G優秀應用案例。通過數字化轉型加速中小制造企業“數字蝶變”。
蘇州市吳江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 王煒:啟動了智改數轉三年行動計劃。我們的省級智能車間已經達到了144個,我們也完成了1500多個智改數轉項目。
山東濟南在全國率先出臺《濟南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市財政每年拿出2000萬元激勵企業上云。
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 汲佩德:推動企業“上云用數賦智”供給與需求的精準有效對接,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規模與質量的雙提升。目前,全市上云企業數量突破了5萬家,居山東省的第一位。
據了解,工信部今年將從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網絡化協同、智能化升級三個方面推動企業轉型。到2022年底,組織100家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為超過10萬家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推動中小企業業務“上云”。
破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之困
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能有效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然而,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普遍存在 “不敢轉、不會轉”的問題,在中小制造業企業集中的廣東東莞,這種現象尤為突出。
作為一名數字化管理系統的推廣人員,周麗娟這一段時間壓力很大。一大早,她就和技術顧問來到東莞的一個家具制造企業,實地調研數字化改造方案。
廣東某軟件有限公司營銷總監 周麗娟:您只需要投入營業額的1%-2%作為數字化轉型的費用,在同等訂單狀況下,能讓你的凈利潤增加3%及以上。
東莞某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石敏:做了數字化,我的人員要增加多少?流程會不會更加復雜?如果上了數字化 水土不服 我已經接的訂單 該怎么辦?
雙方討論了一個半小時,陳石敏表示要和股東們再商量一下。周麗娟告訴記者,在東莞像陳石敏這樣,對數字化轉型持觀望態度的企業主還有很多。盡管經過多年的發展,東莞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已具備一定的基礎,但整體仍然處于較低的層次。根據東莞市數字產業協會對全市3111家企業兩化融合情況評估顯示,約86%的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還處于基礎設施建設或單項業務應用階段,進入關鍵業務系統集成階段的占比僅有12%。
為了解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普遍存在的“不敢轉、不會轉”的問題,東莞市工信局計劃今年安排至少4.2億元財政資金支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其中,在硬件投入方面提高資助比例,按不超過投入總額的20%給予單個項目最高400萬元資助;在軟件方面支持企業加大兩化融合投入,按不超過投入金額的20%給予最高150萬元資助;為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提供獎補,對購買重點服務商應用產品的給予補助。
除了財政支持以外,為解決數字化轉型“不會轉”的問題,東莞市還設立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咨詢服務,同時引進培育一批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制數字化轉型方案。
某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負責人 章大偉:我們一方面跟政府一起,結合政府的要求和政策去給企業提供服務,另外我們也投入大量的技術和研發的專家,將我們自身在產業還有數字化轉型的一些經驗開放出來跟企業去對接。
工業互聯網平臺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在蘇州吳江的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江蘇分院,工業企業大數據云平臺實現了全區1.4萬余家工業企業信息全覆蓋,平臺集運行分析、預警監測、綜合評價等功能于一體,為全區工業經濟發展“精準畫像”。借助這個工業生態“數字管理”系統的智能制造診斷,這家傳統鑄造企業建立了數字化、自動化閉環生產管理系統。
某科技公司董事長 吳勤芳:我們有一個數據中臺的概念,所有的軟件數據集中到一個平臺,這樣能夠充分利用數據的價值,通過分析,收取一些管理意見。
浙江長興的夾浦鎮是“中國長絲織造名鎮”,全鎮75%的家庭從事輕紡業。當地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產業集聚,使原本低小散的家庭作坊朝著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全鎮62家小微企業,400多家散戶的近10萬臺噴水織機集中遷入小微園區,目前已完成數字化改造2萬多臺。實行統一數字化管理后,單機產能從300米/天提升至360米/天,產品合格率從87%提升到95%以上。在鼎新紡織小微園,記者看到車間墻上的6塊大屏實時記錄著1300余臺噴水織機的水電消耗和產能等十多項數據。
某紡織產業數字化平臺運營負責人 王書平:我們在每臺織機上會加一個數據采集終端,織機的生產數據實時上報。可以看到每臺(織機)和每個工人的實時效率,最終幫企業管理者實現織造環節的數字化生產。
這家濟南市章丘區的民營制造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企業上云項目立項時,超過100萬元的總投入也曾讓管理層猶豫不決。如今工業云平臺讓這家傳統制造企業擁有了數據化、數字化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實現了“老樹發新芽”。
某重型鍛造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 周洋:排產效率提升了30%,產品交付周期縮短了30%,我們企業獲評了四星級上云企業,獲得了上云總投入的30%的政府補助,可以說這筆上云的費用真是花到了刀刃上。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