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黑龍江省委辦公廳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新時代龍江創新發展60條》的通知
各市(地)委和人民政府(行署),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單位:
《新時代龍江創新發展60條》已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2023年8月28日
為深入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關于創新龍江建設的部署要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建設創新龍江,不斷塑造振興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支持原始創新,增強源頭供給
1.加大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持力度。逐步增加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數量,提高支持強度。擴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的出資規模,我省出資額在現有基礎上提高25%。實施“優秀青年教師基礎研究項目支持計劃”,對入選項目給予最高20萬元資助。省級財政投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資金不低于省級科技專項資金的25%。
2.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基礎研究。支持市(地)、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自然人與省自然科學基金建立專項聯合基金,對投入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聯合資助方可給予基金冠名權。
3.支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對新獲批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專項資金支持的基礎上,省、市按1∶1比例最高按項目投資額的20%給予資助。對已建成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根據科研支撐能力、開放共享、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等情況給予獎勵。
4.支持實驗室體系建設。按照“核心+基地+網絡”模式,推進建設省實驗室,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省、市和依托單位共同出資建設。對新獲批的國家實驗室基地,給予一次性1000萬元資助。對我省牽頭建設重組后納入新序列的全國重點實驗室,且首次績效評價優秀的,給予一次性1000萬元資助。對我省參與建設省外新獲批或重組后納入新序列的全國重點實驗室,且首次績效評價優秀的,給予參建單位一次性500萬元資助。
5.支持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建設。對新獲批的國家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給予一次性200萬元資助。對新認定的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給予省科技攻關項目支持。省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納入省科技創新基地管理,按規定給予績效獎勵。
6.支持省“雙一流”建設。實施新一輪省高水平大學和優勢特色學科建設,重點支持建設世界一流高校、國內一流高校、優勢特色學科項目、學科支撐平臺和學科協同創新成果項目,加快建設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加速培養未來技術原創和領軍人才,在科研實力強、學科綜合優勢明顯的高校,圍繞深海深空、人工智能、激光通信、深海極地科學與工程裝備等重點產業建設未來技術學院。優化升級專業技術人才梯隊項目,聚力打造產、學、研、創、轉“五維協同”的創新人才團隊。
7.支持戰略研究。設立戰略研究專項,面向與科技創新相關的重要領域和前瞻性問題,持續支持一批成熟穩定、具有專業特色的團隊開展戰略研究,資助額度最高100萬元。
二、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培育壯大新動能
8.實施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專項。圍繞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裝備、現代農業等產業領域,每年實施一批創新水平高、產業帶動性強、具有重大突破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項目,單個項目支持額度最高1000萬元,省、市按1∶1給予項目資金支持。
9.建設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交易服務平臺。支持建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市場化交易服務平臺,建立“招、拍、掛、股、改、投”制度,為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市場化交易提供服務,根據績效評價每年給予平臺運營單位最高100萬元資金獎勵。
10.支持知識產權創造與運用。積極推薦在我省落地轉化前景較好的發明專利參評中國專利獎等獎項,對獲得中國專利金獎、銀獎和優秀獎,且在我省落地轉化實現較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專利權人分檔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充分發揮專利獎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加強關鍵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促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
11.加強技術轉移人才隊伍和市場化技術轉移機構建設。落實自然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要求,統籌做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職稱評審工作,注重評價科技成果轉化業績和貢獻度,充分調動職業技術經理人及技術經紀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服務的能動性。鼓勵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以技術交易服務為主營業務的市場化技術轉移機構,根據績效評價結果,對省級以上市場化技術轉移機構給予最高100萬元資助。
12.支持股權激勵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對高校、科研院所以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形式在省內落地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根據技術合同到賬金額或有關股權折算金額在300萬元以上的,按規定給予20%獎勵,每項最高1000萬元。對省內企業購買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科技成果并簽訂技術轉讓或技術許可合同,在我省落地轉化的,對實際支付額100萬元以上的合同,按照其實際支付額的20%給予資助,每項合同最高資助200萬元。
13.支持科技成果中試熟化平臺建設。支持建設概念驗證中心,為實驗階段的科技成果提供技術概念驗證、商業化開發等服務。支持建設中試熟化平臺,為科技成果實現工業化、商品化、規?;峁┩懂a前試驗或試生產服務。按標準經省科技主管部門認定的新建概念驗證中心、中試熟化平臺,根據績效評價結果,按總投資額的30%擇優最高給予1000萬元資助。
14.加快環大學大院大所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探索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轉化”機制,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級創新平臺技術溢出孵化科技型企業,省、市按1∶1比例出資建立創新創業生態圈聯合引導資金,支持生態圈內科技型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各類創新要素全面互動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
15.支持學生科技創新。支持中小學生科技創新,對取得實質創新成果的,分類分級予以資助。支持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創設科技創新教育自主招生項目,在招生類型、數量、范圍等方面給予傾斜。探索建立獲得世界技能大賽、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和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獎項的職業學校畢業生升入本科學校制度。每年遴選100名在我省就業創業的優秀高校碩博應屆畢業生,給予每人最高10萬元的立項資助,支持開展深入研究。
16.支持創新創業大賽和“匯智龍江”路演成果在我省落地轉化。省、市聯合打造全國性創新創業大賽平臺和“匯智龍江”成果路演推介對接品牌,吸引全國創新創業人才及全球留學人員參賽創業,對在我省落地轉化的高質量參賽獲獎項目和獲投資金額1000萬元以上的路演成果,省、市按1∶1擇優給予獎勵支持,最高合計獎勵1000萬元。
17.創新職務科技成果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允許高校、科研院所職務科技成果在國有資產管理中實行單列管理,在資產評估、考核、處置等方面依法依規開展符合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規律的改革創新。允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將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以現金出資方式入股科技型企業,以“技術入股+現金入股”的方式與單位共享成果轉化收益。
三、支持企業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18.支持企業技術攻關。支持創新型領軍企業牽頭建設省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臺,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和重大原創技術突破中發揮作用,對創新型領軍企業牽頭且能夠形成重大標志性成果的,可采取定向委托方式予以支持。在省重點研發計劃中設置“中小企業專項”,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19.支持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對研發投入50萬元以上且履行統計填報義務的企業,按照企業上年度研發投入存量和增量部分給予不同比例補助,省、市按1∶1比例出資,其中,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裝備、智能農機、醫藥等研發投入大、創新需求強的重點產業領域,補助資金上浮50%。對新認定的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給予一次性200萬元獎勵。
20.支持省屬國有企業創新發展。強化國有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完善科技創新機制,促進產學研有效貫通和科技成果高效轉化應用。建立國有企業研發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明確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中的研發投入強度要求,并與企業領導人員薪酬相掛鉤,考核中將研發投入視同利潤。發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作用,持續優化支出結構,加快創新發展。
21.支持企業科技特派員發揮作用。采取申報制或備案制方式,每年遴選一批企業科技特派員,科技特派員可作為入駐企業項目負責人申報省級科技計劃項目,根據其服務企業科研攻關、科技成果轉化等績效情況,同等條件下在科技項目指南編制、科技項目申報、職稱晉升、評先評優、進修培訓、表彰獎勵等方面優先考慮。
22.支持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推動省內優質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年銷售收入不超過2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購買創新所需的科技條件資源,以及科技服務機構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與科技創新活動相關的研究開發、檢驗檢測、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等服務,按不高于使用創新券購買服務實際發生金額的50%,限額予以補貼。
23.支持首臺(套)產品研制推廣。對獲得首臺(套)產品〔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認定的研制企業,單臺(套)產品價值50萬元以上的,按實際成交價的50%給予一次性獎勵,單臺(套)產品獎勵最高200萬元,每戶企業每年獎勵最高500萬元。對研制企業購買首臺(套)產品“綜合險”的,按實際投保費率不超過3%的費率上限、年度支付保費的80%給予保險補償,補償時間按保險期限據實核算,最長不超過3年,每戶企業每年最高500萬元。
24.支持企業產品創新。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創新程度和主要性能指標達到行業先進水平的產品,經認定后列為省重點新產品。對年度單品銷售收入200萬元以上的省重點新產品,按年度實際成交額的5%給予開發企業獎勵,單品獎勵上限50萬元;有多個產品的,每戶企業每年獎勵合計最高300萬元。鼓勵開展藥品臨床試驗,其中,對生物醫藥產品完成Ⅰ期及以上臨床試驗的,給予一次性最高1000萬元獎勵,每戶企業每年獎勵最高2000萬元;對生物獸藥、院內制劑按照單品種完成臨床試驗的,給予一次性最高300萬元獎勵,每戶企業每年獎勵最高1000萬元。
25.支持企業質量和品牌創新。對新獲得“龍江品質”認證的企業,給予一次性10萬元獎勵。對首次獲得全國質量標桿稱號的企業,給予一次性10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給予一次性100萬元獎勵;對新注冊地理標志商標、新認定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每件給予10萬元獎勵。
26.落實政府支持創新產品政策。支持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群團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力的創新產品和服務,按年度發布創新產品和服務目錄,符合條件的可以按規定采取非招標方式采購。
四、支持產業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
27.支持產業技術攻關。統籌整合省重點研發計劃,堅持成果轉化導向,在數字經濟、生物經濟、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以及核心種源、生態環保、黑土地保護等領域支持企業牽頭開展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成果工程化產業化應用。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及元宇宙、衛星及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深海極地科學與工程裝備、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等未來產業,支持開展原創性、引領性技術攻關與應用開發。
28.支持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對首次通過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DCMM)、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SMM)、數字化轉型成熟度模型、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應用水平與績效評價、國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CMMM)等國家認證標準等級為3級及以上的企業,分等級遞進給予最高80萬元獎勵,同時獲得上述認證的企業每年就高享受其中一項獎勵。對開展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和工業領域數據評估評測達到2級及以上的單位,分等級遞進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對計算能力達到50P以上的智算中心和超算中心,按照設備和軟件等建設費用的30%,給予建設單位最高2000萬元獎勵。支持省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購買算力服務用于開展人工智能等領域科學研究、技術攻關、產業化應用,對實際購買省內重點算力服務商算力資源超過30萬元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按實際支出額給予30%創新消費獎勵,每個單位每年獎勵最高400萬元。對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應用場景、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的,分別給予一次性50萬元和100萬元獎勵。
29.支持重點產業技術改造升級。在繼續執行現行技術改造政策基礎上,對電子信息、新材料產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土建等費用)1000萬元以上技術改造項目,按項目設備(含軟件)投資額的10%給予最高1000萬元補助。
30.支持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立完善省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根據創新聯盟績效評價結果,擇優給予省科學技術獎提名、省科技項目推薦和參與省科技計劃項目指南編制資格,優先給予科技立項支持,促進聯盟真正有用管用,成為產學研聯合攻關、成果產業化的平臺和橋梁紐帶。
31.支持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鼓勵省內企業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動我省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對企業實際出資額200萬元以上的合作項目,列入省重點研發計劃,給予企業實際出資額最高40%的資助,單項最高800萬元。
32.支持產業創新平臺建設。對新獲批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省、市給予建設經費支持。對新認定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省財政給予一次性1000萬元資助。
33.支持標準化創新。對獲得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標準項目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的單位,分檔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對獲得黑龍江省標準創新貢獻獎標準項目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的單位,分檔給予最高15萬元獎勵。對驗收通過的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給予一次性30萬元資助。對主導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起草單位,按項目分類給予最高50萬元資助。
34.推進軍民兩用技術溢出。在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中設立專題,重點支持航空航天裝備及配套、船舶及海洋工程配套、小衛星、北斗導航系統、軍民兩用材料及制品等領域軍民兩用技術研發與產業化。
35.支持衛生健康領域創新發展。支持醫療衛生機構圍繞“四大慢病”等領域開展新技術、新方法、醫防融合臨床研究,推動省級臨床醫學中心建設。支持培育省級臨床重點??坪彤a前篩查診斷中心。建設具備新發傳染病防控、健康危害因素監測、基因檢測等能力的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支持中醫適宜技術傳承、中醫藥創新發展。
36.支持服務型制造和綠色化發展。鼓勵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商業模式創新,建立服務型制造示范梯度培育體系,引導制造業企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探索和實踐服務型制造新模式。對獲得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的,給予一次性100萬元獎勵,同一企業不重復獎勵。支持企業提升產品綠色競爭力,對國家評定的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給予一次性50萬元獎勵。
五、支持開放創新,打造區域合作新高地
37.加強國際科技項目合作。加大對省級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的支持力度,圍繞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生命健康、人工智能以及基礎數學等領域,支持省內創新主體與國外科研機構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攻關和成果轉移轉化。
38.支持建設高水平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對新認定的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給予一次性200萬元資助,對新認定的國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給予一次性500萬元資助,用于開展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聯合研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對世界500強企業、全球行業龍頭企業、知名高校以及國家級科研機構在我省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研發機構,按程序直接認定為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并享受相關政策支持。
39.支持企業開展海外專利布局。對省內企業完成海外研發機構并購或注冊成立程序,且該機構運行對省內作出實際貢獻的,給予實際投資額5%、最高200萬元資助。對企業通過PCT途徑申請國外專利,進入指定國國家階段,并獲得指定國專利授權,給予每項授權國外專利2萬元資助,對基于同一件PCT專利申請的資助最多5個指定國。
40.支持舉辦高水平交流活動。鼓勵省內單位在省內主辦或承辦高層次、高水平的國際學術會議、科技合作對接會等國際交流活動,根據活動規模和會議層次等評估成效,擇優給予最高100萬元資助。鼓勵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國家級科研機構和國內一流高校開展合作,支持省內單位與院士專家團隊開展科技研發,促進成果引進轉化,對具備較好產業化前景的省院合作項目,按規定給予省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資助。
41.深化教育開放合作。繼續深入發揮“留學龍江”引領作用,吸引國外優秀青年來我省攻讀學位。結合高水平大學和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引導高校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優勢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打造中俄高校聯盟集群,加強基礎研究和基礎學科合作。
42.支持自貿試驗區、自創區先行先試。發揮制度創新高地作用,對標國際經貿先進規則,加強自貿試驗區平臺作用,制定實施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開放方案,引入培育一批外資外貿龍頭企業和行業標桿企業,打造產業聚集高地。推進自創區開展政策先行先試、體制機制創新,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試點成果。
43.支持智慧口岸建設。圍繞“設施設備智能化、信息系統集約化、運行管理數字化、綜合服務便利化、跨境合作常態化”主要特征,結合我省口岸發展需要,發揮“單一窗口”協同作用,支持建設開發“龍貿通”國際物貿綜合服務平臺,針對不同口岸類型,分類推進智慧口岸建設,打造高效一體的口岸運行環境。
六、深化科技金融融合,促進創新互動
44.支持設立天使基金。發揮龍江現代產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支持參股設立天使子基金,為相關市(地)、園區、高校、科研院所、大學科技園、創業孵化器、科技型企業等提供多渠道融資服務。子基金原則上須將不低于基金可投規模的60%投資于種子期、天使期項目。
45.設立省創業投資基金。依托龍江現代產業投資引導基金,設立省創業投資基金,重點圍繞“4567”現代產業體系布局,聚焦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高端裝備與機器人、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于科技創新和成果產業化省內項目和企業。
46.建立投資風險補償機制。與有條件的市(地)聯合建立投資風險補償機制,對面向出資市(地)種子期、初創期的科技型企業開展首輪投資的投資機構,自首輪投資之日起5年內發生的投資損失,根據首輪實際投資額的一定比例,省、市各按50%給予投資補償,單個項目最高補償300萬元。
47.優化融資擔保服務。落實產業振興行動計劃,加大對高成長性、知識密集型企業融資擔保支持力度。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在可持續經營前提下,降低融資擔保平均費率,對單戶擔保金額5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收取的擔保費率原則上不超過1%,對單戶擔保金額500萬元以上的小微企業收取的擔保費率原則上不超過1.5%。
48.拓寬科創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深入推進實施“紫丁香計劃”,對上市融資的科技創新企業實施獎補。鼓勵符合條件的創新創業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行超短期融資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科技創新票據、科技創新公司債券、資產支持票據、項目收益債等進行直接融資。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能力,推動哈爾濱股權交易中心高質量建設我省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不斷豐富服務工具和融資產品,穩步推進認股權、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
49.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科創企業。更好發揮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激勵作用,為科創企業提供低成本中長期資金支持。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發放的普惠小微貸款,按余額增量的1%提供激勵資金。保持科創企業貸款總量穩定增長,全省科創企業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
50.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商業銀行和保險、擔保、資產評估等機構廣泛參與知識產權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規范發展“科技人才貸”、“企業創新積分貸”、知識產權、存貨、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等新型抵質押貸款業務,推廣運用供應鏈融資和貿易融資等模式,滿足科創企業融資需求。鼓勵有條件的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機構設立專門機構,綜合運用智能化知識產權評估工具,打包組合科創企業的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等無形資產,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和創新創業人才在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科技保險、成果轉化等方面量身定制金融產品。
51.建立健全科技保險體系。支持保險機構為科技項目研發、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等環節,開發科創企業產品研發責任保險、專利保險、營業中斷保險、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等險種。利用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信用增進,實現“無抵押、無擔?!比谫Y。
52.開辟科技信貸綠色通道。支持金融機構根據科創企業生命周期不同階段資金需求及風險收益特征,在貸款準入、信貸審查審批、考核激勵、風險容忍度政策等方面建立特別制度安排,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務。通過簡化資料、縮短流程、限時辦結、模板化調查,提高信貸審批效率。開展“信易+”場景應用示范推廣工程,深入推廣“信易貸”,助力解決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七、深化改革服務,打造一流創新創業生態
53.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實施行政許可清單制度,深入推進告知承諾制等改革,全面推行“四減”、“一件事”全鏈條業務流程整體性再造等措施,推進數字政府建設,一體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數字化。
54.實行與新型研發機構主體身份相適應的管理機制。屬于事業單位類新型研發機構的,可為其直接聘用的非事業編制人員按照企業人員身份繳納社會保險;可按照實際需求為非事業編制人員繳納企業年金;可利用非財政性資金設立以成果轉化為核心功能的資產運營公司。機構相關人員參與職稱評聘時,可參照企業申報方式,不受事業單位缺額申報限制。
55.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績效考評機制。建立完善在研項目和科技成果的統計、跟蹤和年報制度。制定全省科技成果轉化績效評價體系,修訂相應考核評價指標和科研獎勵政策,提高成果轉化在考核指標中的占比。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成果收益差異化獎勵措施,提高省內轉化獎勵比重。將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情況作為對高校院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對高校、科研院所與省內企業合作的橫向科研項目,實際到賬額100萬元以上的,經省科技主管部門備案,可在人才評價、職稱評聘等方面視同省科技計劃項目。
56.深化財政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改革。推動科研項目綜合績效評價成果運用轉化,對綜合績效評價完成較好或科研項目成果轉化落地產生效益的科研項目團隊,在后續相關項目安排時予以適當傾斜支持。對項目指南已明確資助標準、范圍等定額方式資助項目和其他按有關規定可不參加預算評審及論證的項目,可不再進行預算評審。專項經費資助在50萬元以下的項目可以不開展項目結題財務審計,由承擔單位對項目總經費進行決算。
57.擴大薪酬分配自主權。開展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在高校、科研院所試行動態調整績效工資水平備案制。賦予用人主體更大的收入分配自主權,對急需緊缺、業內認可、業績突出的高層次人才,支持鼓勵實行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年薪制等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所需資金可在單位績效工資總量中單列。探索實施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以及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骨干員工持股制度,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的科技型企業,科研人員按規定獲得的分紅計入工資總額,但不受當年本單位工資總額限制,不納入本單位工資總額基數。
58.加強科研基礎保障。將省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納入省級重點推進項目,優先保障用地指標,快速辦理用地手續,做好項目用地保障。對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高于5%的企業,優先安排用電、用水、用地指標。通過改造建設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省實驗室、高新技術企業,以及新型研發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要求基礎上依法適當放寬地塊容積率限制,縮短規劃審批時間。對符合條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債券時給予適當支持。
59.強化法治保障。在科技創新等領域探索開展務實管用的“小快靈”精準立法,確保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完善備案審查機制,有效提升行政規范性文件監督實效。推動各級行政執法機關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加強對市場監管等重點領域行政執法監督力度。優化服務供給,整合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人民調解等資源,為創新主體提供法律服務。
60.建立完善容錯糾錯機制。認真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對在科技改革創新中出現的問題和失誤,要正確區分對待,根據相關規定免除相關責任或從輕減輕處理。在科研項目實施中,承擔單位和項目負責人已勤勉盡責且未謀取不當利益,但因技術路線選擇失誤或其他不可預見原因導致預定目標難以完成的,依規依紀依法予以免責。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通過市場化方式確定轉化價格并按規定予以公示的,單位領導在履行勤勉盡責義務、沒有謀取不當利益前提下,依規依紀依法免除其在科技成果定價中因科技成果后續價值變化產生的決策責任。
我省現行政策規定與本文件不一致的,按本文件執行。
來源:黑龍江日報
(備注:青蛙工業云平臺是一家哈爾濱工業互聯網平臺。目標是幫助哈爾濱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黑龍江工業企業星級上云,實現網絡協同制造,其降本增效,實現共贏。
嚴把數字轉型方案的質量關,結合哈爾濱數字化車間政策、哈爾濱兩化融合政策、哈爾濱軟件定制、哈爾濱互聯網工業、哈爾濱標識解析方案、以及哈爾濱智能制造等相關的產業政策,為黑龍江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開辟一條新出路,提供一個快速有效的提產增量的解決方案,助力黑龍江老工業振興,哈爾濱工廠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