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厲奮發 做龍江振興發展領跑者
勞動創造幸福,實干成就偉業。
4月23日,我省舉行“五一勞動獎”頒獎儀式,隆重表彰了一批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和集體。27日,我省84個榮獲全國“五一”表彰的集體和個人在京受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如今的黑龍江,正在聚力拼經濟、全力上項目、蓄力謀發展,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為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而奮斗。
無論是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還是科研攻關,壯大創新發展新動能,或是深度融入,打造向北開放新高地,以及厚植綠色生態新優勢,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都需要廣大職工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干!
今刊發部分優秀勞動者的典型事跡,以此引領廣大職工群眾凝聚奮進力量,在新征途上奮發有為,奮楫爭先,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章
科技育種 端牢“中國飯碗”
在實驗室里,她是科學家、帶頭人,兢兢業業、一絲不茍,38年堅守大豆育種;在育種田中,她是育種家、女漢子,腳踏實地、匠心獨具,54個品種優勢聚集;在新媒體課堂上,她是科技女主播,把農業知識送進千家萬戶,10萬粉絲樂得所需;在龍江沃野上,她是科技特派員,把致富種子播進農民心里,百萬效益惠及豆農……她,就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大豆研究所二級研究員欒曉燕。
為培育一個新品種,她會進行幾十次組合、幾百次實驗選擇,跑上千公里進行鑒定、示范……最終,她帶領團隊育成了54個大豆品種,累計推廣面積超過2億畝,增收大豆80億公斤,凈增社會效益逾350億元。
“黑農84”是欒曉燕的杰作之一?!昂谵r84”的問世,實現了大豆多性狀基因聚合技術的重大突破,破解了大豆品種常見的高產不優質、優質不抗病的難題,填補了國家大豆高產優質多抗同步品種審定的空白?!昂谵r84”累計推廣面積超2000萬畝,已成為近三年我省推廣面積前兩位、全國推廣面積前三位的大品種,2022年被評為全國大豆高產競賽“金豆王”第6名,為國家大豆擴面增產、推動產能提升、產業綠色發展、保障食用大豆安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
“讓農民種上好品種,增產增收、脫貧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欒曉燕說。為了這個心愿,她不論嚴寒酷暑,一直奔走在服務“三農”的最前線。
她還通過“科技助農在線幫”“科技惠農大講堂”等平臺線上線下培訓農民、技術員6萬余人,發送課件、品種等資料2萬余份,成為農民致富的好幫手、科技助農的踐行者。
“一粒種子很重,‘豆’大的事牽系著百姓的溫飽和國家的糧食安全?!痹谥r路上,欒曉燕竭盡所能把“黑農號”大豆用起來,真抓實干讓豆農們的腰包鼓起來,擔當有為把幫扶縣大豆種植挺起來。在促進大豆產能提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道路上,欒曉燕始終踐行著“成果留在農民家”的初心。
深耕再生醫學
張怡是香港大學醫學院博士、哈佛大學訪問交流學者,2012年7月作為高端人才從北京引進到哈爾濱,加入中國老年性疾病干細胞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那時的黑龍江再生醫學產業還是一個空白??梢哉f,我參與并見證了黑土地上再生醫學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全部發展歷程!”張怡回憶道。
如何喚醒隱藏在干細胞中可以讓生命重啟的神奇力量,全球科學家都在競相尋求答案。
張怡帶領團隊探索采用更方便的人體外周血作為干細胞制備原始材料,從“一滴血”中獲取更多潛能的干細胞。短短幾年時間,便建立了設計容量500萬人份的亞洲最大、儲存品種最全的“細胞銀行”?!?015年我們成為全國第一家以干細胞為主營業務的新三板掛牌企業,2017年國家發改委批準建立東北地區臨床細胞制備中心,2018年建立了北京和武漢分公司,實現挺進全國的三級跳!”張怡不無自豪地說。
2016年,張怡團隊研究成果“長期儲存與復蘇培養免疫細胞技術”達到了同類研究國際先進水平。首創的sPL技術在骨傷病、疼痛、皮膚損傷修復領域得到了廣泛認可,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數十項?!霸摷夹g是再生醫學研究領域的重大創新,目前sPL項目轉化進入多家醫院,成為全國再生修復技術首個在醫院能夠臨床運用的項目。”張怡介紹。
因為全鏈條自主研發的高效免疫細胞技術和世界首創sPL技術等項目在全國再生修復領域中的突出貢獻,老年性疾病干細胞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在2018年作為黑龍江省唯一一個企業,入選中國品牌創新發展工程,獲得“中國科技創業貢獻獎”,填補了黑龍江省醫藥產業從未獲得該獎項的空白。張怡也因之被形容為:一個人的到來,帶動了整個區域的再生醫學行業的發展。
“三最”快遞小哥
在客戶眼中,裴立聰不僅是業務能力極強的收派員,更是一位樂于助人的最美快遞小哥。
在大慶順豐速運紅崗分部,裴立聰已經工作4年有余。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無論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兒,他都會第一時間伸出援手。
2019年7月一次派送快件途中,裴立聰接到一位老客戶的電話,因遇到急事需要處理,該客戶無法接孩子放學,請裴立聰幫忙把孩子從學校接回家中。裴立聰立刻答應下來,放下手中的收派工作,趕至小學門口接上孩子。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擔心孩子淋雨感冒,裴立聰將身上的雨衣脫下來給孩子披上,自己淋著雨將孩子安全地送至住家樓下,直到客戶回來,才放心離開,繼續派送快遞。
2020年9月一次爬樓梯送快件時,裴立聰路過一位老人家,透過房門,樓道里散發出一股刺鼻的味道,像是什么東西燒焦了,還有一股煤氣味。不好!裴立聰大聲敲門,終于把睡著的老人敲醒并打開了房門。進屋后,關閉煤氣、開窗通風、處理燒焦物體,并把老人背至戶外,裴立聰一氣呵成,陪護老人直至其親人到來才離開繼續手頭的工作。
2021年10月一次送快遞路上,裴立聰發現路邊有部手機,他立刻意識到這可能是某位客戶的,遂與失主取得聯系,第一時間將手機交還到失主手中。
除了熱心幫助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裴立聰還是位業務能力出色的好師傅。在紅崗分部,公認裴立聰有“三最”:送件最快、徒弟最多、最樂于助人。網點的工作他總是以最快的速度出色完成,一有時間就幫助新人如何收件、派件,如何跟客戶溝通、處理網點作業。如果還有時間的話,他還會幫助網點倉管處理一些日常工作,如建包、盤點、損壞處理等,他教過的徒弟先后有30多人。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突破 在毫厘間
“五一”臨近,大家都沉浸在小長假將至的喜悅中。而在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卻依舊是鋼花飛濺、機器轟鳴。
在一臺大型數控機床前,桂玉松雙眼緊盯一塊重達百噸的實心鋼坯,輕觸操控案板,伴隨著機床輕微的轉動聲,特制的刀具伴著潤滑油,探入鋼坯內部。
“這些大型部件已經歷千百道工序,容不得絲毫差錯,否則前功盡棄!”桂玉松說。
桂玉松的工作就是在一個個巨大鋼坯內加工出長達十多米的深孔?!白畛醯毒邉傄淮钌香y色的鋼錠,就不停抖動,吃不住勁兒,刀具損壞無法加工,精度更是無從保證?!?/span>
桂玉松帶領團隊一邊干一邊學習相關知識。一次次的試驗過后,終于發明了一種可以“削鋼如泥”的特制刀具,鉆套孔速度從原來的24小時可鉆100毫米,提升到如今的最快8小時可鉆超7米。
隨著鉆孔技術的爐火純青,新的任務也越來越具有挑戰性。桂玉松團隊迎來了超大型部件——某常規島電機轉子的加工任務。這是目前國際上直徑最大最長的發電機轉子。在加工套取中心17.8米長的中心試棒時,團隊遇到了瓶頸?!暗毒哒駝訐p壞無法加工,一度停滯,有些外國專家甚至斷言我們沒有能力加工這樣高精尖的產品。”桂玉松講道。
為了突破這個“卡脖子”難題,桂玉松克服深孔加工看不見、摸不到的困難,數十天不分晝夜地守在機床旁,潛心研究、反復實踐,白天修復刀具磨損、改進刀具結構,晚上試加工,終于掌握了常規島深孔套料核心技術,成功套取了17.8米長的中心試棒。
“消除毫厘之間的誤差不僅需要手、眼、身法高度協調,更需要信念和耐心。刀具更新,時代更迭,自主制造中國裝備的初心永遠不會改變!”桂玉松說。
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尖兵
“不是有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有希望?!薄皼]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边@是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張金友(左三)常說的兩句話。
扎根大慶油田14年,張金友以“三超精神”破解了重重“地下謎題”,沖破非常規油氣理論和技術“封鎖線”,為祖國成功找油,為龍江“油頭化尾”奉獻了青春和熱血。
首戰致密砂巖啃下“硬骨頭”。2012年,畢業沒幾年的張金友就承擔了齊家—古龍地區高臺子油層和扶余油層致密油項目。此后1000多個日夜,張金友超負荷運轉,終于在上千米深的地下找到了又富集、又好采的致密油“甜點”區塊,提交了1億噸以上的儲量,為大慶油田新增了一塊可采資源。
再戰新類型勇闖“禁區”。在研究砂巖油的過程中,張金友又把目光瞄準了非常規油氣資源新類型。這種類型的儲層比致密砂巖更致密,開采難度也更大,被列為油氣勘探開發的“禁區”,目前世界上還沒有成功開發的先例,國外專家也認為不可能實現高產。既無現成理論指導,又無成熟技術應用,張金友帶領團隊從零做起。經過3個月的刻苦研究,大膽提出“往盆底里純頁巖鉆井,才能弄明白我們這兒能不能成”的設想,打破傳統砂巖內找油的思路,向深湖區凹陷最深位部署了第一口取心井,成功取心473米,終于在只有頭發絲1/500大小的孔隙中首次發現了石油的大量存在,用幾十萬條數據建立了第一口“鐵柱子”井,找到了最優富油層段,部署了該領域第一口水平井,獲得了高產工業油氣流!這是世界上首次實現陸相非常規油氣新類型從0到1的歷史性重大戰略突破。
屢戰屢勝端牢“能源飯碗”。2020年疫情特殊時期,為了搶進度、快速打開頁巖油攻堅戰新局面,農歷大年初三他就從老家回到工作崗位。就是靠著赤誠的熱愛與堅守,他帶領團隊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戰,創新原位成藏地質理論,打破了傳統石油勘探開發理念和認識,實現了從經典石油地質學運移成藏到原位成藏的跨越,成功提交預測石油地質儲量十億多噸,邁出了資源向效益儲量轉化的關鍵一步,成功設立國家級示范區,有力推動了我國陸相頁巖油革命的步伐,為大慶油田接續發展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了科技人員的智慧和力量。
成就每一滴好奶
作為我國乳品領域知名專家,他致力于乳品質量安全和功能性乳品的研究開發,為中國乳業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提供重要科技支撐。作為具有紅燭情懷的老師,他以“東農學子撐起中國乳業半壁江山”為夙愿,努力培養中國乳業發展“頭雁”。他就是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姜毓君。
前不久召開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均瑤集團總裁王均豪對媒體介紹說,企業正和東北農大進行戰略合作。東農有一株菌種,目前在健康領域是前沿科技,也是一個國家科技創新案例。王均豪盛贊的菌種,就來自姜毓君團隊的研究。在“健康中國”戰略大背景下,姜毓君科研團隊發掘搜集了大量的益生菌資源,并建立了益生菌種質庫和信息庫,攻關了一系列的科研難題,助推益生菌走向產業化。
作為乳業大省,黑龍江是國內最大的嬰幼兒奶粉產業基地。姜毓君深耕嬰幼兒配方乳粉功能成分研究、加工關鍵技術和質量安全領域研究。他深入企業開展調研,作為牽頭人和主要起草人員,參與制定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等法規標準和技術規范,促進了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質量安全水平的大幅提高。他也因此先后獲得全國食品安全工作先進個人、振興中國乳業科技創新帶頭人、中國特殊食品發展特別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作為學院和學科帶頭人,學院發展、建設世界一流學科是他心頭的大事。他帶領全體師生共同努力,如今學院2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2個專業入選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實現了學院一流本科專業全覆蓋。學院現有2個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并成功獲批我省首批現代產業學院,在 “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學院位列世界第38位,學科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
多重身份下,姜毓君很忙,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飯。然而,無論是在實驗室工作到深夜,還是公出歸來凌晨到家,第二天一早他總會準時出現在工作崗位上。姜毓君表示,要為國家的食品安全領域培養更多的青年人才,為國人的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智能巡檢守護萬家燈火
于洋(左一)奮戰在輸電運檢戰線25年,爬冰臥雪、翻山越嶺。進入智能時代,這位國網哈爾濱供電公司巡檢排頭兵,逐步推動以“機巡”代替“人巡”,圓滿完成了輸電運檢“化繭成蝶”的蛻變。
2015年,在公司支持下,“無人機航模興趣小組”成立,從最初只有6人,漸至發展到擁有16名飛行骨干的“于洋勞模創新工作室”,截至目前已累計培養各專業飛訓人員70余名。
哈爾濱輸電網地處高緯度,如何在極寒天氣中應用無人機是于洋經常琢磨的課題。在零下24攝氏度環境下,他找來不同型號的絕緣子淋水冰凍,用不同時間、壓力、飽和度的“乙酸鉀”溶液噴射覆冰試件,記錄融冰數據。數據化配比溶液后灌注噴射器,用飛行噴射嘗試解決高寒地區輸電設備覆冰問題。
2021年,首個省公司級“高寒地區輸變電智能巡檢技術實驗室”掛牌成立。針對高寒地區智能巡檢技術、高寒地區無人機無線電能傳輸技術、智能應用設備性能優化設計三個方向,于洋主持實驗室進行深入探索,為職工搭建學知識、練技能、搞革新和求創新的工作平臺。
面對新的科技手段,于洋始終走在前列。2019年初,團隊首次完成了高寒地區“無人機+智能機器人”帶電處理輸電線路設備缺陷作業。從無人機特巡檢查發現缺陷,到機器人在線作業全程實時監控,并成功與機器人帶電檢修協同作業,哈爾濱供電公司在深入應用人工智能先進技術方面取得了實踐性新跨越。
融會貫通運、檢、帶電等各個專業的需求,于洋開展“無人機+”技術創新工作;帶領團隊研發無人機巡檢移動機艙、無人機激光建模、無人機帶電水沖洗等新技術;搭建人工智能云服務平臺、設備全景管理,實現了電力影像數據遠程采集,缺陷數據AI智能識別分析,電力線路高質量自動化巡檢,為公司在深入應用人工智能先進技術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
近年來,于洋主持研發創新成果12項,帶領團隊研發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授權5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6項,為維護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哈爾濱博實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智造”急先鋒
“公司設立之初就把技術領先作為重要的發展戰略。正是通過技術領先,公司產品完成了自主創新,完成了替代進口,長期在所從事的領域領跑?!惫枮I博實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鄧喜軍說。
如何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轉變,需要智能制造裝備、智能工廠?!拔覀儚拇罅康目蛻糁锌吹?,中國制造業的規模企業普遍擁有自動化生產線,但其中數字化比例并不高,工廠數據共享很少,使用智能化技術的少之又少。博實股份主要致力于向客戶提供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幫助工業制造企業實現工廠數字化、智能化,實現智能制造?!编囅曹娊榻B。
多年來,博實股份形成了適合自身和行業特點的技術、產品研發及產業化進程體系。公司進入新行業、新領域,通常以關鍵單機設備(“點”)切入;在突破性解決行業痛點后,快速組成自動化生產線(“線”);隨著技術的積累和對行業理解的深入,進而完成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面”)。這種“點→線→面”的研發路徑,有助于集中資源,降低技術開發風險,提升企業研發效率,打開行業成長的天花板,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博實股份針對傳統電石行業(電石法生產PVC)高溫出爐環節的替代人工需求,創新應用工業機器人技術,研發高溫爐前作業機器人,這在世界范圍內是原創、首創?!肮粳F在能夠向電石行業客戶提供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這是顛覆性的產品技術,徹底解決了安全生產問題,助力客戶生產更高效,從而實現用高新技術產品改造傳統產業?!蹦壳埃荆ǜ邷兀t前作業機器人及周邊系統在電石領域處于世界范圍內應用領先地位。公司持續研發高溫特種機器人在硅鐵、硅錳、工業硅爐等高溫爐前作業環境的應用,已陸續取得階段性成果。
全國工人先鋒號
龍建股份海外項目建設團隊:
龍行高遠 建者無疆
孟加拉派拉橋項目、中國商務部援岡比亞上河區公路橋梁項目、中國商務部援贊比亞姆皮卡市政道路項目、中國商務部援幾內亞比紹西非沿海公路比紹至薩芬路段項目……多年來,龍建股份海外項目建設團隊積極踐行國企擔當,高質量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海外項目施工任務,在當地民眾心中修建了連心橋、友誼路。
2021年,項目工長高洋和團隊一同前往幾內亞比紹。項目建設期間,高洋的父母相繼離世。他連父母最后一面都沒能見上,但他強忍悲痛,一心投入項目生產建設。
項目總工程師張家君的手機屏保是年幼兒子的照片。為了項目推進,他連續數載奮戰海外,妻子臨產時也沒能陪伴在身旁。兒子兩歲生日的時候,他只能通過手機視頻為寶貝送上生日祝福。
項目負責人孫繼東夫妻二人同時奮戰在海外,家中大小事全靠老人照料,“我們虧欠父母和子女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蓖瓿?年的岡比亞項目建設后,孫繼東回國短暫休整。在剛剛做完疝氣手術、腹部仍有大量積水的情況下,毅然與妻子啟程趕赴幾內亞比紹,繼續推進新的項目建設。孫繼東夫婦還一次次將探親機會讓給了別人。
身患重病仍不肯休息一天的楊超、婚期一拖再拖的姚熔鑫、雙親病重也無法陪伴的張鑫……在龍建股份海外項目建設團隊中,這樣“不稱職”的丈夫、父親和“不孝子”還有很多,但他們毅然選擇了遠方,只顧風雨兼程。
犧牲小家,顧全大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耧L暴雨中、嚴寒酷暑中、荒漠冰原中、思念孤寂中、危難艱險中,他們以心中信念鑄就腳下萬條新路。
(轉自黑龍江新聞網)
(備注:青蛙工業云平臺是一家哈爾濱工業互聯網平臺。目標是幫助哈爾濱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黑龍江工業企業星級上云,實現網絡協同制造,其降本增效,實現共贏。
嚴把數字轉型方案的質量關,結合哈爾濱數字化車間政策、哈爾濱兩化融合政策、哈爾濱軟件定制、哈爾濱互聯網工業、哈爾濱標識解析方案、以及哈爾濱智能制造等相關的產業政策,為黑龍江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開辟一條新出路,提供一個快速有效的提產增量的解決方案,助力黑龍江老工業振興,哈爾濱工廠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