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中國式現代化產業根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現代化產業體系”這一概念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新任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強調,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是經濟之本、發展之基?,F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我們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經濟現代化的重要任務,厚植中國式現代化的產業根基。
為現代化建設提供產業支撐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支撐。成功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經歷過產業體系現代化的過程,在某個或某些產業領域形成位居世界前列的制造或服務能力,成為支撐高效率社會生產和高水平國民收入的基石。例如,美國的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金融和法律服務業,德國的汽車和先進裝備制造產業,日本和韓國的電子產品、半導體、造船、汽車產業,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現代農業、采礦業,都是支撐這些國家實現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反之,一些曾經的強國走向衰落,一些國家掉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經濟陷入長期停滯,重要的教訓也是沒有實現產業體系的不斷升級和現代化,沒有保持社會生產力的持續發展。因此,沒有產業體系的現代化,就沒有經濟的現代化;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其內涵和要求不是靜態固定的,而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變化的??v觀世界產業發展歷史,每一次工業革命都帶來了產業的現代化變革。同時,產業現代化不是簡單的工業化,而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現有的現代化產業評價標準幾乎是簡單化移植西方經典產業結構理論。但是,無論是一些發展中國家還是一些發達國家發展的典型事實,都足以否定這一理論的科學性。一方面,對后發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盡管這一理論前期可以帶來短暫的經濟繁榮,但長期發展的結果是使其失去經濟增長的動力,陷入了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另一方面,對發達國家而言,在經典產業結構理論的指導下,長期發展的結果是產業空心化,加劇了經濟的泡沫化,放大了產業發展的風險。因此,我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避免西方經典產業結構理論的誤導,而應立足我國國情,將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打造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在我們這樣一個有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推進現代化,不僅要遵循世界工業化的一般規律,更要立足國情,走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之路。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建設制造強國,要求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一環。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產業體系更加健全,產業鏈更加完整,產業整體實力和質量效益不斷提高,產業創新力、競爭力、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步伐顯著加快。目前,我國制造業規模居全球首位,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世界第一,在一些領域產業技術水平已經進入世界前列。但是同傳統發達國家相比,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我國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還不高,突出表現為產業基礎還比較薄弱,產業鏈穩定性和抗沖擊能力不足,現代服務業不夠發達。當前,全球產業鏈重組、供應鏈重塑、價值鏈重構不斷深化。面對全球產業結構深度調整,不進則退、慢進亦退,必須充分發揮我國全球最完整產業體系供給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需求優勢,抓緊補短板、鍛長板,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增強產業體系自主可控能力,保障國民經濟循環暢通,加快形成全球競爭新優勢。
關鍵要找準方向統籌發力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既是事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任務,也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一個重點,必須從現在起就要聚焦關鍵、有所作為?,F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要和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方向保持一致,順應產業發展大勢,遵循經濟規律,找準建設重點,從時空兩方面統籌發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彈性和韌性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關鍵任務。眼下,我國產業鏈整體上處于國際分工體系的中低端,大而不強、寬而不深,對全球資源的整合和控制能力不足,一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上中下游不配套,產業鏈脆弱性明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著眼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通過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夯實產業基礎能力,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要鞏固和提升我國產業體系完整的獨特優勢,鞏固普通消費品、工業原材料、一般機電產品等傳統優勢產業的領先地位,同時在半導體、軟件、先進材料和關鍵裝備等關系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提升能源、重要礦產等戰略性資源的供應保障能力,努力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
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先導性,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是引領國家未來產業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融合化集群化是產業發展的新模式,也是新型工業化的新趨勢。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當前,要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準確把握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階段特征和任務要求,持續完善產業生態,推動融合化集群化發展,加快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一方面,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度融合,釋放疊加倍增效應;另一方面,要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頂層設計,發揮專業化分工、產業關聯和協作效應,優化新興產業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產業集群梯次發展體系,降低創新和交易成本,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構建優勢互補、分工明確、相互銜接的產業發展布局。
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A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也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基礎設施的一些環節和領域同國家發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還不適應,存在不少短板弱項。要面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來謀劃,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既要加強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也要加強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綜合交通體系;既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的網絡空間,也要加強國家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提升產業安全應對能力;既要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也要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基礎設施現代化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數字化發展具有廣泛的賦能效應。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各國搶占發展制高點、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抓手,數實融合對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意義深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數字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總體規模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日益凸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具有獨特優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加快發展數字經濟,要加快推廣數字領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推動各領域數字化優化升級,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實體經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和生產方式變革;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加快建設新一代移動通信、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促進信息高效聯通和開發利用。發揮我國市場規模、人力資源和金融體系優勢,支持數字企業發展壯大,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轉自黑龍江新聞網)
(備注:青蛙工業云平臺是一家哈爾濱工業互聯網平臺。目標是幫助哈爾濱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黑龍江工業企業星級上云,實現網絡協同制造,其降本增效,實現共贏。
嚴把數字轉型方案的質量關,結合哈爾濱數字化車間政策、哈爾濱兩化融合政策、哈爾濱軟件定制、哈爾濱互聯網工業、哈爾濱標識解析方案、以及哈爾濱智能制造等相關的產業政策,為黑龍江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開辟一條新出路,提供一個快速有效的提產增量的解決方案,助力黑龍江老工業振興,哈爾濱工廠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