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黑龍江省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關于黑龍江省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黑龍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3年1月12日)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現將《黑龍江省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并請各位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2年,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認真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三屆二次、三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聚焦“六個龍江”建設,推進“八個振興”,全力推進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重點工作任務,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經濟發展取得來之不易的新成績??朔A期因素影響,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1.9%,城鎮新增就業37.4萬人,剔除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因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3%。
(一)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決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實施現代農業振興計劃,推動農業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加快規?;底只?、現代化大農業發展。一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2億畝,同比增加197.9萬畝,擴種大豆1565.9萬畝,為國家下達擴種任務的174%,種植大豆總面積7397.5萬畝,占全國的48.1%。三大作物單產創歷史新高,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總產量達1552.6億斤,占全國的11.3%,連續十三年位列全國第一。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落實黑土耕地保護示范面積超5600萬畝,高標準農田累計達1億畝,黑土地保護利用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通報表揚。大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建立專家育種示范基地16個,寒帶作物及大豆種質資源庫保存能力達到20萬份,主要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種植面積占比88%。二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八膫€農業”全面推進,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9.4%,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定在98%以上。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9100萬畝,居全國首位。秸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95.36%、83.3%。強化標準轉化、推廣、應用,持續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成功舉辦國際綠博會·黑龍江大米節、農民豐收節、黑龍江“冷水魚·冬捕季”。創建“黑土優品”省級優質農業品牌及標識形象。三是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牢固樹立大食物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北菜南銷、食用菌、生態森林食品、冷水魚產品等生產供應基地加快建設。生豬、肉牛、家禽出欄量穩定增長,蔬菜及食用菌產量756萬噸,生鮮乳年產量超過500萬噸,優質奶粉產量居全國第一位,中藥材產地初加工能力達到36.8萬噸。四是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全省累計創建優勢特色產業集群5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0個,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5個、農業產業強鎮61個,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超1900家。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和生產方式創新推進,全程托管服務面積3035萬畝。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95%以上的村莊實現干凈整潔有序,建設美麗宜居村莊303個。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二)扎實推進產業振興,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加快質量龍江建設,全面啟動產業振興行動,成立省級工作領導小組,專班組織推進實施,“4567”重點領域工業總營收預計實現1.2萬億元、增長10.3%。一是規劃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制定產業振興行動計劃,印發22個專項行動方案,出臺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等產業發展規劃和配套政策,確定25個產業圖譜和189條重點產業鏈,建立“四冊四表”和產業鏈培育計劃,創新繪制產業“生態樹”,強化全譜系調度推進,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9.7%。二是產業體系加快培育。圍繞發展經濟新引擎,世界5G大會簽約數字經濟項目226個,建設省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229個;以基因工程、再生醫學工程等八大生物技術工程為引領,華大基因寒溫帶國家基因庫、石藥集團動物疫苗等一批標志性項目落地;星光數字冰雪綜合體、林海雪原度假區芬蘭雪村等10個冰雪產業項目簽約落地;松花江兩岸創意設計產業走廊平臺作用加速顯現,全省創意設計企業營業收入增長60%以上。圍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航空航天產業升級,AC352直升機試飛取證、填補國內空白;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突破,傳感器制造業創新中心注冊掛牌,哈爾濱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開通運行;新材料產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鋼鐵研究院、石墨新材料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建設,科友半導體8英寸碳化硅晶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加速引進大型農機裝備制造企業,佳木斯濰柴·北大荒高端智能農機產業基地項目落戶龍江。圍繞發展傳統優勢產業,加強能源產品保障供給,原油產量3003萬噸,煤炭調度產量6913萬噸,天然氣產量55.4億立方米,大慶古龍陸相頁巖油國家級示范區加快建設,全省新能源產業鏈加快培育,一重組建省級新能源開發平臺,荒溝抽水蓄能電站全面投產。大力推進38個化工重點項目,寶泰隆氫能利用示范項目加快建設。益海嘉里現代農業產業園陸續投產,沃爾沃全新平臺3款新車型落地,聯順醫藥中間體、北大荒預制菜、飛鶴北緯47度鮮食玉米等項目投入生產。服裝產業行動計劃、鵝產業振興行動計劃制定出臺。圍繞發展現代服務業,不斷完善現代信息服務基礎設施,中國移動哈爾濱大數據中心二期完成建設,新建5G基站1.88萬個、總數達5.6萬個,物流項目建設實現突破,哈爾濱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綏芬河—東寧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獲批,旅游康養持續發展,鏡泊湖風景名勝區入選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養老托育轉型升級,中國康養集團重組黑河等6家國有培訓療養機構?!白隙∠阌媱潯鄙钊雽嵤棿皹I、哈鐵科技、中國石墨在境內外上市。三是產業集群成效顯現。16個生物經濟新基地、新園區加快建設,哈爾濱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哈大齊新能源產業帶和東部地區新能源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首期數據發布,通過資源換資本,一重、明陽全產業鏈風電裝備基地和隆基、中車、中船新能源裝備等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完成14個省級化工園區認定,安達化工園區在全國?;樊a業轉移重點園區綜合排名位列第八。國家動物疫病防控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等一批創新平臺積極推進,新能源裝備、生物發酵、IT+BT等產業聯盟加快組建。
(三)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科技創新步伐加快。大力實施科教振興計劃,加快創新龍江建設,創新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不斷增強。一是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優化科技創新政策體系和要素供給,全社會研發投入實現194.6億元,投入強度增長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實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28項,在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等領域組織研發項目167項,研發新技術、新產品490余項。實施重大科技攻關“揭榜掛帥”機制,發布8個榜單,38個項目成功揭榜。二是科技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佳木斯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獲批建設,哈工大航天高端裝備未來產業科技園、智慧農場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國家發改委批準認定新光光電、瑞興科技和中國航發哈軸3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大慶北航星空眾創空間、雙鴨山蜂巢電商科技園成功晉升“國家級”,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東北中心在哈爾濱成立。三是科技成果產業化取得實效。深入實施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科技成果產業化三個專項行動,200萬元以上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141個,新增經濟收益50.7億元。新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0個、產業技術研究院84家,啟動建設7個創新創業生態圈,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完成463.5億元、增長31.4%。啟動實施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國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凈增867家。
(四)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成效顯著,發展后勁持續增強。招商引資加速促進產業結構優化,項目建設不斷夯實發展基礎。一是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召開全省招商引資大會,舉辦亞布力論壇年會、2022世界5G大會、全國工商聯主席高端峰會等12場省級招商交流活動,簽約項目1195個,簽約額6722億元,華為、騰訊、百度、中興等知名企業落地,深圳聯合飛機大型無人機、大北農現代農業食品產業園、建龍西鋼釩鈦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全省千萬元及以上利用內資項目利用內資2975.5億元,增長47.9%。二是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開工3445個,完成年度投資3077.2億元,其中,省級重點項目500個、同比增長117.4%,完成投資2265.7億元、同比增長25.3%,鯤鵬生態創新中心等206個項目竣工。華為“一基地、兩平臺”、百度人工智能產業基地啟動建設,哈獸研與石藥集團合作項目正式落地,新和成生物發酵產業園三期等項目竣工投產。哈綏鐵高鐵開工,鐵伊高鐵、北黑鐵路改造加快建設,佳鶴鐵路改造建成通車,推進沿邊鐵路前期工作;鶴大高速佳木斯過境段交工通車,哈肇高速通過竣工驗收,綏大、鶴伊等13條高速公路加快建設;哈爾濱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全面開工,雞西、漠河機場改擴建工程全部完工;林海水庫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開工建設。改造城鎮老舊小區41萬戶、棚戶區1.3萬套。2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獲批,國家呼吸區域醫療中心及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開工建設。三是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力度加大。全面落實國務院和我省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和接續政策,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375億元以上,“雙穩基金”擔保貸款延期還本和新增額度合計217.85億元,政府采購助力中小微企業中標額度達290.9億元。出臺推動工業振興等30余項促進高質量發展政策,實施省市縣鄉四級干部包聯企業行動,共包聯企業50.4萬戶、項目6290個、受理問題訴求1.5萬余項。
(五)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堅持向改革要發展、向改革要出路、向改革要未來,著力補齊體制機制、開放合作短板,加快開放龍江建設。一是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召開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會議,開辦企業便利度等16個營商環境評價二級指標進入全國先進行列。深化“放管服”改革,省級權力事項減至992項,1612項、175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分別實現全程網辦、“跨省通辦”。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推進,探索出哈爾濱新區新型產業用地M0供地方式和哈工大科技賦權改革等先行先試經驗,雞西、齊齊哈爾引才留才典型做法全國推廣。二是市場主體活力不斷激發。如期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地方國企營業收入、利潤分別增長13.5%、26.4%,龍煤集團營業收入、利潤和上繳稅費分別增長30%、116%和131%,北大荒品牌進入世界品牌500強,龍江森工集團加快產業轉型,中國一重改革經驗在《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創刊號上發表。召開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出臺振興發展民營經濟45條,實施民營企業梯度成長計劃,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64戶,飛鶴乳業、建龍集團入選2022年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56.5萬戶。三是開放合作水平有力提升。召開全省開放發展大會,實施新時代沿邊開放開發行動,制定出臺《新時代高水平開放發展的意見》,成功舉辦第十二屆中俄文化大集。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2651.5億元,增長33%,其中對俄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41.3%。自貿區建設水平不斷提升,新設立企業6168家,積極參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實施對接RCEP深化日韓合作、深化東盟、澳新合作等行動計劃,對RCEP成員國進出口額實現203.8億元,增長21.1%。中俄黑河公路大橋、同江鐵路大橋開通運營,新增過貨能力2700萬噸。同江市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哈爾濱國家二手車出口試點城市獲批,綏芬河市獲批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綏芬河青云市場獲批國家市場采購貿易試點。編制黑瞎子島中俄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國土空間規劃,建成圍合區防洪堤壩。龍粵深哈對口合作走深走實,實施對口合作“十大行動計劃”,開展各類龍粵商貿活動46次,對接我省產業招商項目171個,“帶土移植”深圳市創新舉措125項,深哈產業園注冊企業達506家,東軟、善行醫療等49家企業正式落戶園區。
(六)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綠色發展優勢持續鞏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推進生態振興,加快綠色龍江建設。一是碳達峰碳中和穩妥有序推進。制定出臺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意見和碳達峰實施方案,加快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綠色轉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超過2000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比重達到47%,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1679萬噸,國家新能源公交車推廣任務超額完成。加快發展生態旅游、冰雪經濟等綠色低碳產業,舉辦2023“中國北方冰雪旅游推廣季”活動,打造國際冰雪旅游度假勝地和中國生態康養旅游目的地。加快生態產品價值轉換,大興安嶺塔河完成生態產品總值核算,打造“龍林快貸”系列金融產品,組織完成國家林草局林業碳匯試點申報工作,完成首例林業碳匯交易。二是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階段性整改任務按期完成,整治入江河湖排污口1.2萬余個。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5.9%,國控考核斷面優良水體比例74.8%,松花江干流水質由良好變為優秀。哈爾濱、齊齊哈爾納入全國清潔取暖試點城市,我省在全國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被評為優秀等級。三是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統籌推進。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開展礦山生態修復治理行動,推進小興安嶺—三江平原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做好天然林保護修復工作,完成營造林122.6萬畝,草原生態修復治理22.2萬畝,退化濕地修復1萬畝,寧安市等4個地區入選“中國天然氧吧”。哈爾濱市入選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
(七)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人民生活福祉不斷提升。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工作,深入實施民生振興計劃,加快幸福龍江建設,持續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一是就業收入穩步增長。創新實施大項目拉動就業計劃、創業帶動就業計劃、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計劃,城鎮新增就業37.4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為歷史同期最好水平。人才振興計劃深入實施,出臺“人才振興60條”,政策落實以來引進高端人才是前6年總和的4.4倍。深入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倍增行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二是社會保障安全網織密織牢。建成全省統一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基本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左右,“龍江惠民?!眳⒈H藬低黄?00萬。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改革任務率先完成,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增長4.2%。推動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5%和9.8%,發放低保、特困等社會救助資金77余億元,實現“十六連增”,惠及群眾180余萬人。三是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新增普惠性幼兒園457所,增加學位4.1萬個,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持續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所高校、12個學科入選國家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建成10個國家級、53個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實現縣(市)為主體的醫共體建設100%全覆蓋。新建和改擴建文化場館11個,新增建成和在建體育公園7個。北京冬奧會取得4金2銅好成績,哈爾濱市、七臺河市被授予“奧運冠軍之城”。
(八)積極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社會治理有力有序。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風險意識,樹牢底線思維,發揚斗爭精神,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一是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疫情防控決策部署,全面落實“二十條”和“新十條”優化措施,有效應對多輪疫情沖擊,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二是“平安龍江”建設穩步推進。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著力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深入推進信訪突出問題化解攻堅,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27.6%、27.5%,未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三是有效防范化解地方財政、金融、房地產等領域風險。嚴控地方政府債務,開展全省隱性債務排查和“回頭看”,兜牢“三?!敝С龅拙€。組織開展主要地方法人銀行機構不良資產“百日清收”三輪攻堅行動,提高不良資產處置效率。出臺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健康發展若干措施,穩妥有序處置房地產風險。
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消費尚未根本復蘇,規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民營經濟等保持較快增長面臨挑戰;科技成果轉化、招商引資和營商環境優化需要持續發力;經濟總量不大、發展速度不快、產業結構不優、質量效益不高有待加快解決;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務依然較重。這些問題需要采取有力有效舉措,切實加以解決。
二、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龍江振興發展和現代化強省建設的關鍵之年,要堅持系統觀念、守正創新,把高質量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的首要任務,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以“穩”求進、以“進”固穩,著力提振市場信心、增強市場主體活力、激發發展內生動力,奮力開創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局面。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戰略部署,圍繞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更好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提升糧食綜合產能,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積極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保持社會大局穩定,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加快建設“六個龍江”、推進“八個振興”,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龍江實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開好局起好步。
(二)基本原則
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發展才是硬道理,依靠發展才能解決前進中的問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合理增長和結構優化升級相統一,在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實現經濟較快增長。
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尊重規律、守正創新,增強支持政策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連續性,穩住經濟基本盤,促進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在夯實“穩”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進”的動能,著力擴總量、優結構、增效益,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
堅持推進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擴大內需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用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充分釋放消費和投資潛力,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動態平衡和良性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以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開好局起好步。
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創新增強動力活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統籌推進理念開放、產業開放、要素開放、制度開放,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協調推進思路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機制創新等多層次全方位創新,為振興發展激發新活力、塑造新動能、拓展新空間。
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堅決扛起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政治責任,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著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堅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實施民生振興計劃,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兜牢基本民生底線,加快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持續提高生活品質,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
(三)主要目標
按照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和《政府工作報告》安排,初步確定5大類28項具體指標。
——質量龍江類。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左右。優化重構產業體系,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左右。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糧食播種面積保持2.18億畝以上,糧食產量保持在1500億斤以上。
——創新龍江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00家以上,總量達到4000家,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480億元。省級科技專項資金繼續保持20%增長。培育省級重點實驗室15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家。
——開放龍江類。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進出口總額增長15%。持續深化龍粵對口合作,實際利用內資增長35%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以上。
——綠色龍江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9400萬畝,放大“黑土優品”公共品牌價值,建設高標準農田840萬畝。完成營造林100萬畝、草原修復治理面積24萬畝、退化濕地修復面積1萬畝。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2500萬千瓦,占全省電力總裝機比重53%。
——幸福龍江類。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鎮新增就業3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6%以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總數達到6.43萬個。
三、2023年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任務
(一)大力實施產業振興計劃,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入實施22個產業專項行動計劃,圍繞189條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以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有效帶動經濟增長,加快建設質量龍江。
一是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加快培育10個數字產品制造和10個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為重點的數字經濟“雙十”鏈條,深入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行動,加力推進5G、千兆城市、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增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50個以上。加快數字產業化進程,推動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基地、哈爾濱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中國移動大數據中心擴建等項目工作,加快組建黑龍江算力網絡、人工智能等數字經濟產業聯盟。以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干細胞工程、合成生物技術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引領創新發展,實施生物經濟“雙百”工程,建設華大基因寒溫帶國家基因庫、北科生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敷爾佳北方美谷、中國生物北方動保等100個項目,完成投資超100億元,放大10個生物經濟新基地、6個生物經濟新園區承載功能作用,加快建設生物醫藥、生物制造、生物農業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和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生物醫學工程3個百億級產業示范基地,生物經濟營業收入實現2900億元,增長20.8%。創新冰雪產業生態體系,做強冰雪經濟,啟動建設林海雪原度假區芬蘭雪村、伊春森林滑雪運動基地等項目。積極引入高端冰雪裝備制造項目,著力培育一批冰雪裝備骨干企業,推動哈爾濱冰雪運動裝備制造產業園、齊齊哈爾冰雪裝備產業園加快建設,培育輕重裝備結合、研發制造服務兼顧冰雪裝備制造全產業鏈,打造哈爾濱智能高新冰雪裝備器材研發制造核心區和哈齊牡高端冰雪裝備產業帶。圍繞創意設計賦能綠色食品、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10個重點領域,推動建設曼哈頓時尚生活創意設計產業園、多維時空數字設計工程中心等項目,培育認定一批省級創意設計產業園區和文化創意中心,打造創意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延伸“設計+”產業鏈,以創意設計推動特色產業高質量轉型升級。
二是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等一批新增長動能,著力培育穩定經濟增長的優質主體。啟動新一輪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專項行動,推進先進有色金屬材料等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雞西20GW零碳儲能高端制造項目建設,延長石墨精深加工產業鏈。加快哈飛中型多用途直升機研發制造、臨空航空制造產業園等項目建設,持續壯大航空航天產業規模。圍繞新型顯示、半導體材料、衛星制造等開展精準招商,推動建設空天信息網絡,打造小衛星制造及服務、衛星激光鏈路通信及服務“雙千億”產業。集成智能傳感器、北斗導航等先進技術,打造自主可控國內一流高端智能農機裝備制造基地。組織發電裝備智能制造等企業及相關科研院所,加快創建國家級和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三是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推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以及設備工藝改造,新增首臺(套)產品40項以上,重點新產品200項以上,賦能升級傳統產業。推動優質農副產品加工高端化、集群式發展,不斷延長壯大產業鏈條,加快建設飛鶴雙城乳制品智能產業園、大北農龍江(呼蘭)產業園,打造全國領先的綠色食品產業集群。推進柳橋鵝規模養殖基地、鵝生物制品加工基地建設,打造中國北方鵝絨加工核心區,建設一批跨境加工基地和國際營銷中心,推動紡織服裝等輕工產業突破發展。加大醫藥產業研發投入,鼓勵醫藥企業增品種增效益,以化學藥、中藥、生物藥、獸用生物制品為重點,加速打造東北地區醫藥產業示范基地。推動大慶沃爾沃增型上量,盤活汽車產業閑置產能,帶動汽車產業鏈提升能級。全省煤炭產量7100萬噸,加快4×66萬千瓦超超臨界煤電機組建設,打造新能源基地,打通電力外送通道。支持大慶油田建成百年標桿油田,原油產量保持3000萬噸,天然氣產量增長到57億立方米以上,加快頁巖油產業化商業化開發。大力實施“減油增化”,實現石化產業“雙五”目標,發展乙烯、丙烯等5條產業鏈,推進建設新產投聚碳酸酯、中藍石化壬烯等50個重點項目,建設大慶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學品、橡塑三個百億級產業集群。
四是推進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圍繞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服務業立足新需求、開辟新市場、增添新動能。落實促進困難行業恢復發展43條措施,精準幫扶餐飲、批零等行業恢復發展。推動商貿流通設施升級,加快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力爭新增冷鏈倉儲能力60萬噸,冷鏈車輛200臺,提升農產品進城、消費品下鄉物流效率。推動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做強天鵝頤養聯盟平臺。積極發展數字金融和金融科技,利用龍江現代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加快實施“紫丁香計劃”,支持企業上市和上市公司再融資,新增輔導企業5家以上,力爭全年上市在審申報企業8家以上,重點孵化企業40家以上。
(二)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恢復和穩定增長,持續暢通經濟循環。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落實好《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從供需兩側協同發力,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增加消費場景,實現高水平供需良性循環和動態平衡。
一是積極推動消費恢復擴容提質升級。制定全省促消費總體活動方案,鼓勵舉辦彰顯地方特色的專業性展會,重點舉辦好汽車、家電等系列主題促銷活動和美食節、年貨大集等特色活動,力爭全年全省發放消費券6億元。落實新市民、二孩、三孩家庭和人才購房優惠政策,加大住房商業貸款、公積金貸款、購房消費券等支持力度,促進剛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費。激發新能源汽車消費需求,加快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做好限額以上企業培育工作,健全落實新增限額以上企業獎勵政策,力爭新增納統企業500家以上。發展平臺經濟、直播電商、新零售等新模式新業態,實施千戶企業直播電商助企行動,積極發展農村電商,推廣“一站式”消費服務。加快培育哈爾濱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黑河等區域消費中心城市。
二是持續擴大有效投資。堅持抓發展必須抓項目要求,著力推動項目建設提速增效,上更多大項目、好項目、新項目,全年在建項目1萬個,總投資1萬億元,實施省級重點項目1000個,其中基礎設施項目213個、產業項目626個、民生項目161個,完成年度投資達3000億元以上。開辟綠色通道,實施“一會三函”、承諾制審批、拿地即開工等措施,做好項目論證等工作,抓好全過程全要素保障,推進開春即開工。加快推進引領產業發展的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深圳聯合飛機大型無人機、國能寶清腐植酸、雙鴨山碳一鋰電池材料等項目,加快哈飛先進中型多用途直升機研發制造、訥河華瑞生物醫藥等項目建設,推進哈軸高端軸承生產建設、依安飛鶴高端乳品全產業鏈生產等項目竣工投產。加快推進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新開工富裕至加格達奇、佳木斯至同江(撫遠)鐵路改造項目,加快牡敦高鐵等重點項目前期工作,推進哈爾濱至綏化至伊春高鐵建設;新開工吉黑高速哈爾濱至北安段等高速公路建設,加快鶴崗至伊春等高速公路建設,推動綏大高速、吉黑高速山河至哈爾濱(永源鎮)段通車;加快新建鶴崗、綏化、亞布力機場及牡丹江機場改擴建前期工作,推進哈爾濱機場二期擴建和齊齊哈爾、佳木斯機場改擴建工程建設。加快推進維護國家安全的重點項目,推動松花江連通、烏蘇里江治理、界江界河治理等一批重大水利項目前期工作和開工建設,加快關門嘴子水庫、林海水庫等一批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城鄉建設項目,推動哈爾濱東三環高速路、賓縣松花江供水工程、全省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等一批城市更新項目加快建設。采取PPP、REITs等模式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
三是加快旅游業復蘇發展。統籌發展冰雪游、避暑游、自駕游、康養游、紅色游等全譜系全季節旅游產品,做好全域旅游大文章,打造具有龍江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辦好第五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和第十三屆中俄文化大集,多平臺多維度宣傳龍江旅游產品,全面激活文旅市場消費活力。抓好哈爾濱國際冰雪節等節慶活動,發展冰雪休閑觀光、冰雪體育運動、冰雪文化體驗、冰雪鄉村度假等,持續提升龍江“冰雪之冠”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迅速促進冬季旅游升溫。分級分類對A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經營單位、星級酒店、旅行社、平臺企業等重點旅游市場主體強化短期紓困與長效培育政策支持,積極引進一批涉旅龍頭企業,支持投資主體參與高品級旅游資源開發和跨境旅游合作區建設,推進“龍江人游龍江”活動,鼓勵主要商圈、歷史文化街區、重點旅游景區和文體休閑場所適當延長營業時間,開發一批夜間旅游消費“打卡”地,全面推進旅游業率先復蘇。
(三)深入實施現代農業振興計劃,加快現代化農業強省建設,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振興發展重要內容,研究制定農業強省建設規劃,鞏固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協同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加快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和產業韌性強的農業強省。
一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圍繞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啟動實施我省糧食產能提高1000萬噸工程,深入推進新一輪優質糧食工程。持續優化種植結構,堅決落實國家大豆擴種任務,糧食播種面積保持2.18億畝以上,著力提升糧食收儲調控安全保障能力。解決好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問題,落實耕地輪作試點,推廣黑土地保護“龍江模式”“三江模式”,建設高標準農田840萬畝,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深入推進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加緊開展玉米、大豆種源核心技術和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加快選育突破性新品種,推進墾豐種業、龍科種業國家大豆育種創新項目,建設國家級大豆種子基地,主要農作物良種實現全覆蓋,爭創高端智能農機裝備推廣應用先導區。
二是構建“四個農業”競爭新優勢。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大力發展糧食、畜產品精深加工,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6%以上。以技術創新為支撐發展科技農業,加快推進佳木斯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科創中心建設。堅持數字和生物技術賦能現代農業,完善省級農業大數據中心,推動農業生產體系數字化改造,豐富數字農業應用場景,著力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主推技術到位率超過95%。以生態優勢為依托發展綠色農業,加快建設綠色低碳農業產業鏈,做大綠色廚房,發展種養基地、中央廚房、連鎖餐飲產業模式,促進一二三產有機融合,持續推進科學施肥合理用藥,統籌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確保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2%以上,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9400萬畝。以標準化生產為基礎發展質量農業,創建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省級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以市場營銷為牽動發展品牌農業,實施農業品牌“質量提升、孵化培育、傳播推廣、保護利用、營銷賦能”五大工程,圍繞“黑土優品”省級優質品牌,培育壯大農業品牌體系,讓“最優、最綠、最香、最安全”農產品走向全國。
三是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全面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充分發揮寒地黑土、綠色有機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高品質、高附加值農產品,提升食物多樣性供給能力,培育富民增收產業,多措并舉增加農民收入。強化能繁母豬和優勢生豬產能保護,落實生豬產能調控制度,發展高端肉牛養殖,加快奶乳一體化萬頭奶牛場、大型奶牛場建設,肉蛋奶產量925萬噸以上。建設冷水魚、森林食品生產供應基地,大力發展冷水漁業養殖加工,發展壯大森林食品龍頭企業,水產品產量70萬噸以上,森林食品產值670億元以上。發展設施農業,大力推進設施蔬菜、北菜南銷基地建設,擴大菜園開發利用建設村規模,果蔬產量680萬噸以上,食用菌鮮品產量370萬噸以上。做大做強寒地龍藥產業,支持伊春、大興安嶺打造全省中藥材產業發展先行示范區,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440萬畝以上。
四是扎實推進鄉村建設和農村改革。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強化農村改廁問題整改和機制創新,開展美麗宜居村莊示范創建。深化農村重點領域改革,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開展二輪土地延包試點和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擴大優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環境試點,讓廣大農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開展適度規模經營,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繼續整省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把小農戶服務好、帶動好。
五是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打好縣域經濟“擂臺賽”,堅持產業立縣,大力實施特色產業提升行動,推進各縣(市)培育形成1-2個立縣支柱產業,縣域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高于全省。推動“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企業加快集聚,形成優勢產業集群,促進縣域園區特色化、專業化提檔升級,強化園區功能和承載能力,提高發展質效和競爭力。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增強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促進城鄉要素資源、優勢產品融通流動。改善提升墾區、林區和礦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加快與所在地區融合發展。深入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推動黑河市興邊富民行動省級試點市建設,加快黑河市愛輝區、東寧市等全國“興邊富民行動中心城鎮”試點縣建設,改善邊境地區基礎設施條件,加快抵邊村屯、林場發展,更好地促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
(四)堅持向引進外來戰略投資者要發展,持續強化招商引資,進一步積聚經濟增長后勁。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堅持大招商、招大商不動搖,更好發揮我省資源、生態、科研、產業等優勢,以務實高效舉措,推動招商引資規模再突破、結構再優化、質量再提升,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是進一步提高招商引資質效。突出重點產業招商,圍繞“五頭五尾”和“4567”現代產業體系,強化石油化工、玉米加工、生物醫藥、石墨等產業鏈的“鏈主”招引和上下游企業招引,持續延鏈補鏈強鏈聚鏈,提高招商引資精準度和落地率。突出重點地區招商,依托龍粵合作,吸引長三角、京津冀等地區和港澳臺、日韓區域投資。突出頭部企業招商,對接“六強企業”“三高企業”,加力招引制造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鼓勵投資者在我省設立生產總部、區域總部和研發、結算、物流等功能性機構。突出平臺招商,依托新博會、中俄博覽會、哈洽會等展會平臺,著力招引一批創新能力強、投資規模大、產業層次高、帶動潛力足的產業項目,加大新興產業招引力度。突出“以商招商”,“內培外引”優秀企業,推動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全年實際利用內資增長35%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以上。
二是加快推進招商引資項目落地。著力推動簽約項目由協議向合同轉化、由合同向開工建設轉化、由在建向竣工投產轉化,加快省級招商活動重點簽約項目落地。緊盯項目落地率、資金到位率、投資完成率,力促項目建設提速見效。實施領導包聯機制,發揮全省招商引資項目全要素保障工作專班作用,落實領導包保、專班推進和首席服務員工作機制,為項目落地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制定出臺開發區創新發展意見,持續提高開發區創新發展能級水平和產業項目承接保障能力,打造承載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
三是優化招商引資工作機制。高質量編制招商項目清單,加大項目包裝儲備、招商宣傳力度,提升產業招商、精準招商水平。創新招商模式,構建政府指導、招商部門操作、運營機構服務、園區承載的招商運作體系。大力引進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以及審計、設計等中介服務機構,構建與招商引資相適配的專業化服務體系。實施招商引資績效專項考核辦法,構建政府指導、招商部門操作、運營機構服務、園區承載、招商運作體系,完善量化考核激勵機制。
(五)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加快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始終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堅持“向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發展”,深入實施科教振興計劃,構建以企業為主導、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用合作模式,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對接,加快建設創新龍江。
一是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建立完善科技創新多元投入機制和“揭榜掛帥”科技攻關組織機制,大力實施數字經濟、生物經濟、高端裝備、新材料、能源化工等重點領域專項,實施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00項左右,帶動社會資本投入10億元以上,省級科技專項資金繼續保持20%增長。進一步發揮企業創新出題者作用,強化龍頭企業引領,吸引更多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研任務,引導高校、院所與企業聯合攻關,在高端制造、生命科學、現代農業等優勢領域攻克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一批產業技術難題。著力提升研發投入水平,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推動航空發動機、衛星互聯網、新材料等高端研發集聚,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480億元。
二是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把企業作為科技成果轉化核心載體,加快培育成為科研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落實科技成果產業化行動計劃和高校、院所、企業三個專項行動,完善全省科技成果庫、科技成果轉化數字平臺和技術交易服務平臺建設,年度轉化重大科技成果500項左右,新增經濟收益100億元以上。推進生物信息融合、細胞與再生醫學等產學研聯盟建設,圍繞重點產業新組建15個左右產業技術創新聯盟、50個左右產業技術研究院,組織150個以上聯合攻關、聯合轉化項目。匯集在研項目、可轉化成果、創投資本等要素,推動形成企業、高校、院所、園區、中介機構、投資機構精準對接機制,加快建設7個創新創業生態圈,推動屬地出臺支持政策。
三是培育壯大科技創新主體。深入實施“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梯次培育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凈增800家以上。全面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支持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快速發展壯大。加大對成長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支持力度,引導深哈產業園等孵化載體完善功能,以專業化、市場化手段孵化更多科技型中小企業,力爭全省孵化載體畢業企業達到300家以上。全面落實“龍江人才振興60條”政策措施,統籌實施“頭雁”、“春雁”和“龍江學者”支持計劃,深入推進龍江工程師學院建設,加快培養卓越工程師。申報國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加快建設哈爾濱人才集聚創新核心區,著力打造東北亞高端人才合作中心。推動全民科學素質持續提升,為創新龍江建設打牢基礎。用好哈洽會、深圳國際人才交流會等平臺開展科技招商,引進更多科技型企業、科研機構。在航空航天、裝備制造、生物能源等重點領域開展對俄為主的國際科技合作,深化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龍粵科技合作。
四是加強科技創新平臺載體建設。高水平建設現代農業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積極爭取國家大科學工程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我省布局建設,爭建陸相頁巖油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大型鑄鍛件極限制造技術創新中心和大豆技術創新中心,培育省級重點實驗室15家。加快建設環大學大院大所創新創業生態圈,高質量打造航天高端裝備未來產業科技園。推進中俄能源創新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建設,培育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家。推進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加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建設。促進省級高新區提質增效,建設哈爾濱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六)持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破解體制機制短板,不斷激發振興發展活力。瞄準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難點堵點,不斷推出重大改革舉措,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更深層次挺進,通過深化改革為高質量發展增活力添動力。
一是深化國企國資改革。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動國有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管好資本、放活經營。加快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積極穩妥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場化運營機制,全省地方國有企業營業收入、利潤分別同比增長7%。持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支持駐省央企深化改革和央地深度融合發展。鼓勵森工集團探索資源資產化發展路徑,提高生態保護效率。支持北大荒“三大一航母”建設。推動龍煤集團聚焦主業調結構、提高發展質量。
二是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深入落實振興發展民營經濟若干意見。平等對待國企和民企、本地企業和外來投資企業。在充分競爭領域最大限度發揮社會資本作用,進一步拓展民營經濟發展領域。支持駐省央企、地方國企與省內民營企業在技術研發、產業鏈延伸、原料供給、產業配套等方面開展合作。支持民營企業提質擴量增效,引進培育壯大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拓展企業發展空間。支持民營企業擴大貿易投資合作,開拓網上網下、國際國內廣闊市場。提升民營企業在政府采購中的份額,對適宜由中小微企業提供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確保面向中小微企業的預留份額達到30%以上。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發揮各級干部包聯企業機制作用,拓展暢通政商溝通渠道,主動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支持引導民營企業誠信守法經營,培育和弘揚企業家精神,鼓勵企業家勇于創新,不斷釋放龍江民營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三是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和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以“數跑龍江”為引領,打造企業和群眾辦事環節最簡、材料最少、時限最短、費用最小、便利度最優、滿意度最高的龍江特色營商品牌。制定出臺2023年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方案。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全面落實行政許可清單制度,加力推進“辦好一件事”改革。建設“智慧稅務”,降低征納成本。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更大力度推進“證照分離”。深化勞動力、資本等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全面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落實穩經濟和各項紓困惠企政策,著力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營商環境法規制度,細化量化改善營商環境目標任務,打造國內先進考核評價體系。圍繞營造一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著力構建新型政商關系,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
四是深化財政金融體制改革。深化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加快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省和市縣財政關系。完善治理機制、增強發展動能、防范化解風險,大力推動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綜合改革。積極發展數字金融和金融科技,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的能力。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大再貸款再貼現投放,深入推進“銀稅互動”,精準支持小微、民營、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降低綜合融資成本。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增信、分險作用,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用好龍江現代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支持產業振興。
(七)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打造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落實好全省開放發展大會精神,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鞏固對俄合作優勢,暢通口岸物流運輸,大力推動開放龍江建設。
一是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深入實施新時代促進高水平開放發展的意見。對接RCEP等區域協定,落實穩外貿系列措施,擴大外貿進出口規模,著力形成鞏固東北亞、拓展東南亞、輻射歐洲、聯通美洲、對接中東非洲的多元化市場。推動與日韓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健康養老等領域合作。加強與蒙古在能源礦產、基礎設施、農牧業等領域合作。拓展與東盟在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領域合作。鞏固與歐洲國家在裝備、新能源、體育等領域合作。加強與美洲在畜牧養殖、農產品加工、生物科技等領域合作。
二是深化對俄開放合作。加強與俄遠東地區戰略對接,拓寬對俄經貿合作領域,增加機械設備、電子產品、日用消費品等出口,加大大宗商品進口,推動對俄合作向俄中西部腹地延伸。深化對俄能源合作,推進中俄能源產業園建設,支持中俄能源戰略通道建設,擴大俄氣俄煤增輸增供。深化對俄產業合作,積極推動在我省黑河、同江等口岸與俄羅斯毗鄰地區共同建設中俄跨境產業園區,建設跨境產業基地。提升對俄合作平臺支撐作用,推廣龍粵俄“中中外”三方合作模式。
三是建設互聯互通開放大通道。打造面向俄羅斯和東北亞輻射中心。加快推進東寧界河公路大橋前期工作,推進黑河中俄跨境索道項目建設,提高通關能力,推進口岸及后方線路等配套設施建設,提升黑河公路大橋、同江鐵路大橋運營效能,打造哈爾濱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和國際物流集散樞紐、綏芬河—東寧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完善哈歐、哈俄、哈綏俄亞等班列集疏運服務體系。加快中俄遠東天然氣管道建設。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鼓勵和支持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建設“龍貿通”國際物貿綜合平臺。加快推進漠河水運口岸擴大開放進程。
四是打造對外開放平臺。推進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冰雪體育示范區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黑瞎子島中俄國際合作示范區。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行動計劃”,充分利用好已將我省寒地經濟、數字經濟、康養產業等產業條目納入的國家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吸引更多俄資在哈爾濱、黑河、綏芬河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項目。加快哈爾濱新區、哈爾濱臨空經濟區、綏芬河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邊(跨)合區創新發展。開展綜合保稅區升級行動,推進綏芬河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工作。提升哈爾濱、黑河、同江等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能級,擴大海外倉布局。
五是發展跨境產業合作。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支持有實力企業與央企、省外企業合作打造特色跨境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建設哈爾濱、大慶、黑河、綏化、綏芬河、東寧、穆棱七大出口消費品加工區,培育黑河、綏芬河、東寧、同江、撫遠五大進口農副產品加工集群,推進建設哈牡綏東等四大外向型產業帶、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等六大境外園區、農業等六大境外產業鏈。創新發展服務貿易,加大發展數字貿易力度,打造數字貿易聚集區。推動互市貿易恢復,支持進口互貿商品落地加工。支持境外園區發展建設,形成境內境外良性互動。
(八)充分釋放綠色發展優勢,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筑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扎實推進生態振興計劃,著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實踐地,加快建設綠色龍江。
一是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建立林長、河湖長、田長聯動機制,持續強化生態環境系統保護和綜合治理。繼續實施小興安嶺—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高質量建設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計劃完成營造林面積100萬畝、草原修復治理面積24萬畝、退化濕地修復面積1萬畝。加強江河湖庫生態保護,實施24條中小河流重點段治理,加力實施黑土耕地侵蝕溝治理。
二是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狠抓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確保年度任務依限依規高質量整改到位。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推進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保障國VIB標準車用汽油供應,推進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加強入河排污口長效監管和整治,鞏固地級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果,加快推進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黑臭消除比例達到60%以上。持續打好凈土保衛戰,加強黑土耕地安全利用與嚴格管控,強化縣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30%。
三是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加快編制市縣鄉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高效集約利用國土空間。推動產業結構綠色轉型,開展節能降碳專項行動,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促進重點用能企業節能降碳改造、設備更新換代。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利用鹽堿地,打造哈大齊新能源產業帶,形成“一帶五基地”,利用采煤沉陷區,建設東部新能源產業集群,推動“源網荷儲”協同發展,在建規模超過1000萬千瓦,全省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2500萬千瓦,占全省電力總裝機比重53%。推動林口建堂、伊春五星等抽水蓄能項目開工建設。推動交通運輸結構綠色轉型,推進公轉鐵、公鐵水聯運,加快高速公路快充網絡建設。推動建筑用能結構綠色轉型,加快超低能耗建筑發展,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是開展生態價值轉換創新實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新業態,推動綠色生態資本不斷增值、積累和變現。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制定生態產品目錄名單、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指南與技術辦法,構建生態產品總值核算指標體系。深化大興安嶺地區等5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發揮優勢推動碳匯經濟發展。大力發展林下產業,釋放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功能。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種養加一體化循環發展,建設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示范區,推動哈爾濱市建設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齊齊哈爾市建設國家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
五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統籌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實施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工程,推進分散式風電+電儲熱等清潔取暖示范項目建設,加快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清潔供暖示范城市建設,全省清潔取暖率達到75%。加強綠色技術創新,通過智慧賦能提升自然資源管理和開發利用水平,打造數字林草、智慧水利、數字礦山。推進歷史遺留礦山修復治理,大力發展綠色礦山、智慧礦山,嚴格實施最低開采規模準入制度。
(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力辦好民生實事,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實施民生振興計劃,進一步采取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兜牢基本民生底線,在補齊民生領域短板上持續用力,著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形成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良性循環,加快建設幸福龍江。
一是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施政策賦能促就業計劃,推動吸納就業強的行業產業優先發展。深入實施大項目拉動就業計劃,全省重點項目創造就業崗位超60萬個。深入實施重點群體精準服務促就業計劃,建設就業創業一體化服務平臺,持續保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30萬人以上。探索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收入,深化企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提高職工工資性收入。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做好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幫助5萬名以上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深入實施技能龍江行動,面向城鄉勞動者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25萬人次以上。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為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網店店主等提供更加充分保障。
二是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穩妥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平穩銜接,落實個人養老金制度,深入推進“全民參保計劃”,確?;攫B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喪葬補助金制度。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發揮失業保險助企紓困作用,推進工傷保險省級統籌。支持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持續提高城鄉低保保障水平,惠及130萬城鄉低保對象,實現低保保障水平“十七連增”。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救助幫扶,將專項救助延伸至低保邊緣、支出型困難人口等低收入群體。開展“守護夕陽”龍江基本養老服務,實施高齡、獨居、空巢、留守等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1萬戶。穩步推動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省級統籌,將醫療保險參保率鞏固在95%左右。擴大慢特病門診異地直接結算病種范圍,門診費用異地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數量翻一番。擴大“龍江惠民保”覆蓋面,優化保障功能。
三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實施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加快建設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先行示范縣,持續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加大城鎮新增人口、流動人口集中地區公辦幼兒園建設力度。落實好義務教育“雙減”政策,確?!半p減”工作取得實效。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改革,補充農村“特崗教師”。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繼續開展縣域普通高中托管幫扶,完成全省高考標準化考點升級建設。實施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建設近視防控工作試點縣17個。推進新一輪省“雙一流”10所高水平大學、141個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優化調整省“雙特”建設高校和專業集群,“雙高”“雙優”項目重點建設35所職業學校、100個專業(群),加快推進部省共建職業教育與產業集群集聚融合示范區。
四是推進健康龍江建設。全面落實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優化措施,聚焦“保健康、防重癥”的工作目標,確保防控措施調整轉段平穩有序。持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加快建設呼吸、兒童、中醫腫瘤3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推動省疾控中心異地新建項目二期工程,提高群眾優質醫療服務便捷度和可及性。推進全民健康大數據信息化基礎建設項目和衛生健康政務服務、公共衛生行業服務、監管信息系統項目建設及應用,推動群眾醫療健康信息區域共享、協同應用。招聘醫學專業大學生補充鄉鎮衛生院,確保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不少于3名醫學畢業生在崗服務。健全完善積極生育支持措施,推動托育服務健康發展,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總數達6.43萬個。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村(居)公共衛生委員會覆蓋率達到100%。
五是促進文體事業蓬勃發展。加快推進省博物館新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深入推進省級“智慧圖書館”“公共文化云”平臺建設。全面推進文化振興計劃,持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舉辦全省社區文化藝術節、全省廣場舞展演等系列群眾文化活動3000場次,開展“傳歷史記憶·展黑土風采”主題展80個。新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300處以上,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費向社會開放。舉辦好一系列品牌性群眾文化體育活動,鞏固“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核心區地位。加快推進智慧廣電固邊工程建設。
六是著力改善群眾生活條件。加快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0萬戶、城鎮棚戶區7000套。面向符合條件的新市民提供保障性租賃住房和人才住房,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7000套。著力補齊市政基礎設施短板,更新改造城鎮燃氣老化管網900公里,新建改造污水管網1500公里。加快城市道路橋梁、停車場、海綿示范城市建設,持續推進城鎮供水、供熱設施建設。
七是深入推進“平安龍江”建設。開展“法律援助惠民生”系列專項行動,保障群眾合法權益,共享法治成果。對黑惡犯罪打早打小、露頭就打,快偵快破“八類案件”,強力打擊電信網絡詐騙、跨境賭博等違法犯罪。強化企業、醫院、學校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管控,全面加強道路交通、消防、城鎮燃氣、礦山、?;戎攸c行業領域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切實保障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持續開展金融風險隱患排查。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八是大力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加強軍地戰略規劃統籌、政策制度銜接、基礎設施共建、資源要素共享,推動構建高質量國防動員體系。加強邊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軍隊老舊住房小區更新改造,支持哈爾濱新區創建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基地,促進軍民融合發展。強化后備力量建設運用,健全退役軍人保障制度,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和雙擁共建,持續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來源:黑龍江日報
(備注:青蛙工業云平臺目標是幫助黑龍江工業企業、哈爾濱工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嚴把數字轉型方案的質量關,結合 哈爾濱數字化車間政策 哈爾濱兩化融合政策 哈爾濱軟件定制 哈爾濱互聯網工業 哈爾濱標識解析方案 以及哈爾濱智能制造等相關的產業政策,為龍江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開辟一條新出路,提供一個快速有效的提產增量的解決方案,助力黑龍江老工業振興,哈爾濱工廠轉型。)